有人说,秋是倒放的春天。
想想,还真是。春天,气温一日高过一日,人们的衣服越穿越少,到了夏季,就完全穿单了。到了秋天,一场秋雨一场寒,气温由高到低,衣服由薄到厚。春天,野外的树木由黄到绿,叶儿逐渐爬满树梢;春天的花儿们由少变多,梅花、海棠、玉兰,各种花儿赶集似的,至夏繁花似锦。到了秋天,树叶又由绿到黄,一片片随风飘落,直至光秃秃的树干;花儿散了集,一天少上一天,紫薇落了,玫瑰落了,桂花落了,唯有迟来的菊花一时半会还未离开。麦子、玉米、水稻、高粱……颗粒归仓,瓜果蔬菜也从田野走进了家庭。
人生又何尝不是倒放的春天。如果说童年是春季,那青年就是夏季,中年是秋季,老年是冬季。遗憾的是,人生没有四季轮回,岁月一去不复返。我们从出生到长大,到结婚生子,再渐渐地老去,经历了人生的四季,也把自己变回了孩童,变成了儿女心中的老小孩。当年,有了孩子后,觉得自己什么都对,处处要求孩子听自己的。如今老了,又变成事事听孩子的了,事事谨小慎微,小心翼翼,生怕在孩子面前做错了什么。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有的人甚至走不动了,吃饭要人喂。儿女们对待老人,就像当初自己对待孩子一样。
其实,花草们面对四季一直是喜迎春来,乐享夏至,感恩秋到,不惧冬临。我们不妨学习自然界的植物,对人生的四季也应以喜乐之心、平常之心待之,珍惜当下,笑对每一天,努力过好每一天。要有“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的心态,要有“鬓微霜,又何妨”的雄心,要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志向。老去是自然规律,是人类不可抗拒的。我们留不住岁月,那就坦然地接受春荣秋枯。心若年轻,则岁月不老;你若不老,则快活到老。九十高龄的杨绛先生在钱钟书、爱女去世后,开始翻译柏拉图的《斐多篇》,出版《我们仨》。九十六高龄时又推出一本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评论家称赞:“九十六岁的文字,竟具有初生婴儿的纯真和美丽。”只要你活出质量,活出快乐,人生的每一天都是“朝气蓬勃”,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是“最美黄金期”。
春天也好,秋天也罢,不管年轻还是年老,让我们记住夏洛蒂·勃朗特说的:“老年终归是要来的,如果年老色衰之后,你还能拿出比一张美好的面孔更美好的东西来面对亲友们,那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