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开展以来,亳州市蒙城县总工会按照“五强”工作目标,结合自身建设实际,全力在“起跑线”上冲刺,有力推动解决制约县级工会的重点难点问题,目前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政治引领持续发力。蒙城县总工会担负起引领职工“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责任。
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去年年底,蒙城县总工会成功召开了第十三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县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今年成功开展“百名最美职工”暨“劳模工匠”评选活动;成立劳模工匠宣讲团,创办蒙城县劳模文化艺术团,进机关、到企业、下车间。持续开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省工会十五大精神及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宣讲、宣传活动。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开展专题学习会、劳动模范座谈会及企事业单位集中学习268场次,参与职工2.36万人次。
蒙城县总工会高度重视“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宣传引导工作,自专项工作开展以来,在中国网、今日头条、中工网等网站共发表29篇稿件、在《安徽工人日报》上刊登9篇新闻稿件、在省总工会“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工作动态上刊载5篇信息(其中典型案例1篇)、在《亳州晚报》刊发51篇信息等,诸多稿件、信息及时传递了工会工作正能量。
组织工作强劲有力。切实加强工会组织建设,组建工会组织262个。依托新成立的网约车司机、大货车司机、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等工会联合会,吸纳新业态劳动者入会。在新建行业、系统工会和单独组建工会中,发展会员近1.7万人,新吸引61家店铺376人入会,摸排新就业形态企业300余家2万余人。
目前,蒙城县基层工会数1988个,职工总数达16万余人,工会会员达16万余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为2600人。
阵地建设挖掘潜力。截至目前,县总工会在17个乡镇(办事处)和67个社区相继设立“冷可取暖、热可纳凉、渴可喝水、累可歇脚、伤可用药、临时避雨”的户外劳动者服务驿站 169 家,建立阳光家园 13家;积极申报工会规范化建设点,其中国有企业2家、非公企业2家、事业单位2家。
与此同时,努力打造高标准具有蒙城特色的职工文化阵地,蒙城县工人文化宫建设目前选址已上报,正在审批中。
机制完善汇聚合力。找准破解基层工会“四缺”(缺人、缺钱、缺场地、缺活动)等问题的“症结”。落实任务“派单制”,将工作任务细化量化,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详细摸排新就业形态企业情况,推进新就业形态行业集体协商工作,形成快递员行业“三方四家”集体协商机制。建立工会、人社、司法、法院“联动”职工权益保障机制,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联动调处,做好企业拖欠职工、农民工工资的防范处置。建立党工共建“四带”长效机制,推动工会重点工作纳入基层党组织工作目标责任考核体系。
一年来,“法院+仲裁+工会”诉、裁、调一体化整体推进,成功调解350起案件,帮助农民工追回涉案金额近1000万元。每年召开1次工会与政府联席会议,积极争取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形成厂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相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
作用发挥彰显实力。一年来,先后开展14个工种的劳动技能竞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全面试点单位5家,项目试点单位20家,其次开展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14场次并现场帮助解决问题,办理工会法人资格证书19家。开展下基层蹲点活动,深入30余家企业指导工会工作,形成调研报告5篇,解决问题60个。利用当“一周工人”活动间隙开展宣讲10场,解决企业、职工困难23条。
目前,蒙城开发区现有企业 102 家,共组建工会 79 家,发展会员2673人;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参与技术革新活动面达95%以上;开展困难职工生活救助160人,救助金额68.2万元;医疗救助76人,救助金额100余万元;子女助学88人,救助金额达60余万元。创建“阳光家园”母婴室13家,惠及女职工千余人;开展就业援助行动,共归集企业301家,岗位17000个,达成就业意向9000人,实现稳岗就业2300人;举办4场职工疗休养活动,基层工会7场,2300名职工享受到改革成果。其中技术工人812 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210 人,农民工510 人,一线职工768人。为省部级劳模、全国劳模申报及发放慰问金59人,发放金额5.9万元;为160位农民工提供免费体检,为150名女职工开展免费“两癌”筛查健康体检。举办4场单身交友活动,参加人数达1203人,成功牵手176对。
多彩活动凝心聚力。今年以来,组织开展12场书法公益活动,现场书写春联3000副;举办6场书法公益培训活动,4场公益篆刻活动,6场太极拳培训;征集书画、摄影作品180余副;组织9名队员参与全市职工乒乓球比赛;通过庆“五一”职工文艺演出暨最美职工颁奖活动,大力倡导社会新风,弘扬社会正气。
继往开来尽心尽力。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蒙城县总工会将明确目标导向,压紧压实责任,领导班子率先垂范,团结引领广大干部职工围绕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厂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建会入会工作,广泛收集职工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诉求,挖掘基层创造的品牌亮点;针对制约县工会发展的“人、财、物”等方面问题,实行工作任务清单化管理;及时掌握各基层工会工作进展情况,培育一批成效显著的先进典型,形成一批科学规范的有效机制,定期开展先进典型经验学习交流,对成效和经验进行系统总结,促进辐射带动、互学互鉴、共同提高。(张振堂 胡成浩 何民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