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11 月 30 日,合肥轨道交通 7 号线一期天都路站至石门路站区间右线贯通,标志着 7 号线一期顺利实现全线洞通,项目建设向着实现通车运营迈出了重要一步。
据悉,7 号线一期工程全长 18.85 千米,均为地下线,线路起于松林路站,沿繁华大道、始信路、锦绣大道、徽州大道、紫云路敷设,止于天津路站。7 号线一期工程建成之后,将串联起 1 号线、3 号线、5 号线的交通换乘,为合肥市轨道交通线网补上一块重要版图,进一步便捷合肥市民的日常出行。
7 号线一期地处合肥市繁华市区,周边住宅、商场林立,车流量大、环境复杂。自 2020 年开工建设以来,合肥轨道坚持科学筹划、攻坚克难、技术先行,通过编制合理施工方案,科学设定盾构掘进、拼装、注浆参数,严格监控等措施,先后克服下穿既有 3 号线繁华大道站、金寨路高架、佳通轮胎厂区、宿松路高架、京台高速、各类重要地下管线等风险源及多个小曲线半径区间掘进、全断面富水硬岩地层掘进等难题。
本次贯通的天都路站至石门路站区间右线长 1281 米,线路出天都路站向东沿繁华大道右转进入始信路,进入石门路站接收。区间范围建筑物及管线密集,施工下穿多条重要市政管线,且区间平面曲线最小半径仅 370 米,对盾构姿态控制、管片拼装质量及地面沉降要求极高,施工难度大。为确保盾构机平稳掘进,合肥轨道带领参建单位精心策划、科学部署,严密监测、严格过程管控,全力确保区间顺利贯通。
7 号线施工过程中,合肥轨道通过构建项目联管、问题联抓、隐患联排、安质联保、上下联动的管理体系,牢牢树立质量优质和安全“双零”目标,以标准化、网格化管理为抓手,坚持技术创新、样板引路和工艺标准化等原则,不断强化一线质量安全管理“基本功”,同时,积极推进天幕防尘系统、管线分类保护、标准化安全防护和安全管理可视化等各项工艺标准化落地,确保全线施工过程质量管控高标准、严要求,竭力打造精品工程。
截至目前,7 号线一期工程 16 座车站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31 条盾构区间已全部贯通,在同步进行附属结构、铺轨施工。(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