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3-12-1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三个到位四个深化五项举措推动企业民主管理高质量发展

    摘要:中铁四局一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是一家拥有七十多年发展历程的建筑央企,多个建筑工程先后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和国家优质工程等奖项。公司自2000年改制以来,已连续召开24次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工会建制率达1

  • 提升基层工会“三力”凝聚团结奋斗伟力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工会要始终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光荣传统,找准工会工作结合点切入点,

  • 基层工会引导职工技能成才路径探析

    摘要:摘要:基层工会引导职工技能成才是重要的任务。要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从实践上,要运用营造氛围、技能培训、载体创新、技能竞赛、鼓励担当、培育精神等多角度发力,以期实现技能人生,技能报国的良好愿望。关

放大 缩小 默认

提升基层工会“三力”凝聚团结奋斗伟力

   期次:第8227期   作者:□王满平

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要把广大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实现党的中心任务而团结奋斗。工会要始终秉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光荣传统,找准工会工作结合点切入点,赋予传统工作时代内涵,不断增强基层工会的引领力、组织力、服务力,凝聚广大职工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团结奋斗的伟力。

一、以坚强的引领力立起团结奋斗的“航向标”。

引导职工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是工会组织的政治责任。一要坚定引领方向。方向问题是根本性、前提性的问题。工会工作做得好不好、有没有取得明显成效,关键看有没有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中国工会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中心任务就是中国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的主题和方向。牢牢把握工会工作正确政治方向,首要就是始终坚持党对工会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全面地、有效地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作为工会工作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保证,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市委要求不折不扣在工会系统落实落地。二要提升引领能力。引领者首先是先行者,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结合正在开展的主题教育,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忠实实践者。三要创新引领方式。要顺应时代发展和职工群众思想特征,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引领方式方法,广泛开展有特色、接地气、入人心的理论宣讲活动,多组织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职工文化活动,为职工提供精准化、订单式、多层次文化服务,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富有感染力吸引力的教育品牌活动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功效。今年以来,芜湖市总工会创办“青春对话劳模”“皖若春风·思政课进企业”等活动,把理论宣讲与艺术表演相结合、访谈交流与事迹报告相结合,取得较好成效。

二、以广泛的组织力画好团结奋斗“同心圆”。

组织是工会凝聚职工群众的重要阵地,要保持和增强工会组织的群众性,必须大力健全组织特别是基层组织。一方面,要扩大组织覆盖。发展壮大职工队伍,是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需要,是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产业工人主力军作用的需要。要坚持“抓好两头”,一头抓制造业工人队伍,以推动提高工资收入水平、加强技术技能培训、改善工作环境和条件、提升工作稳定性、畅通职业发展通道等为重点,着力破解劳动者不愿进工厂当工人的难题,努力促进制造业工人队伍总体稳定并逐步壮大;一头抓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队伍,以深入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工会工作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为抓手,助力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反映强烈的劳动报酬、社会保险、休息休假、职业安全等突出问题,推动保障权益的法律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更加完善。开展保障劳动权益专项行动,督促平台企业依法规范用工,探索建立行业集体协商机制,促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取得新突破,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成为产业工人队伍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要强化组织功能。各级工会要将改革作为加强自身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关键抓手,聚焦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这条主线,自觉运用改革创新精神谋划工会工作,确保工运事业始终与党和国家事业同步前进,与职工群众的需要同频共振。要树立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理念,巩固县级工会加强年专项行动成果,把更多资源向基层倾斜、力量向基层集中,着力解决好“四缺”问题,真正使基层工会建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更好发挥“传动装置”和“杠杆”作用。要持续加强工会干部本领锤炼工程,常态化组织工会干部“赴基层蹲点”,扎实开展“当一周工人”“当一周站长”等活动,把“职工之家”和“娘家人”称号做得更加名副其实。要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提升工会系统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代新阶段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三、以精准的服务力赋能团结奋斗“动力源”。

党委所盼、职工所需就是工会所为,工会有为才能在助力发展中有功、在职工心中有位。一方面,要服务中心大局,提升“贡献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工会组织的光荣传统。工会工作要找准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精准施策,赋能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以新时代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为牵引,围绕提升技能、提升地位、畅通通道等重点任务,吃透吃准吃活各项政策规定,将资源优势和政策举措运用到产改工作上,完善产业工人培养、使用、评价、考核、激励机制,培养更多有技能、有发展、有地位的高技能产业工人,让产业工人“底子”更厚、“面子”更足、“里子”更实,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增强。近年来,市总工会在全市广泛开展“百万职工大比武建功挺进五十强”群众性劳动和技能竞赛,每年带动开展5000余场大赛,岗位练兵达30余万人,此外连续四年选树“芜湖工匠年度人物”,并连续20年举办24次大企业工会工作联系会,促进了我市工匠人才不断涌现,今年刚刚评选的“长三角大工匠”和去年评选的“安徽工匠年度人物”,芜湖工匠均占全省30%,激励广大职工在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的火热实践中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另一方面,要服务职工群众,当好“娘家人”。工会要始终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群众观念深植于心中,做到“职工有所呼、工会有所应”,把职工愿望作为“晴雨表”,把职工评价作为“试金石”,全力解决好职工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带着深厚感情、满腔热情、火热激情,做优做强“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困难职工帮扶等工会服务品牌,大力推动工会驿站、工人文化宫建设,做到“普惠”与“精准”相结合,“常态”与“长效”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通过在思想上解困、精神上解愁、生活上解忧、心理上解惑,真正为职工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他们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温暖。要不断推动完善政府、工会、企业共同参与的协商协调机制,健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坚决维护劳动领域政治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劳动领域重大风险隐患,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职工队伍和社会大局稳定,让职工群众切实增强获得感,对工会组织更有依赖感。

(作者系芜湖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