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1-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挂历上的别样标注

    摘要:父亲是村里的半个文人,识得一些常用的汉字,能工整地书写一手毛笔字。许久以前,每到年底,父亲总会从街上买回一本崭新的挂历。村里有些人便嚼舌根,说父亲饭吃撑了,两角钱一本的黄历书不买,偏偏花上几块钱买挂历

  • 老街舞狮迎新年

    摘要:

  • 咸菜炖豆腐

    摘要:跨年,下厨做了一道咸菜炖豆腐。少年离家,漂泊半生。人到中年,偏爱回味。记忆里,每逢冬季,泥土烧制的炭火炉上少不了咸菜炖豆腐。所谓咸菜,就是大白菜叶子切碎腌制而成。加上切片的豆腐,放些猪油,撒上红红的辣

  • 龙河欢歌润皋城

    摘要:夜幕笼罩着,宁静的龙河。两岸繁茂的树影,描绘出丹青水墨。一条青丝带飘动皋城,温柔轻吟一支歌。夜幕笼罩着,妩媚的龙河。两岸璀璨的灯光,点亮了清澈河波。一条五彩练炫酷皋城,引吭高唱一支歌。啊,夜的龙河,诠

  •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摘要:秋风初起的时候,领着孙子漫步在公园的林荫步道上,他总会把地上的梧桐落叶一片一片拾起来,直到小手攥得满满的。三岁多的孩子自然谈不上什么情怀,此刻他对虽已枯黄但形神依在的落叶,分明保持了一种呵护和珍视。转

  • 新年整装再出发

    摘要:日历越撕越薄,最后换上新年的封面挂在墙上,提示我们,时光已进入2024年。站在新年的门槛上回望,过去的一年,我们顶住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坚韧地劳作,辛勤地付出。曾经的成功与失败,欢笑与泪水,

放大 缩小 默认

咸菜炖豆腐

   期次:第8242期   作者:□王德成

跨年,下厨做了一道咸菜炖豆腐。

少年离家,漂泊半生。人到中年,偏爱回味。记忆里,每逢冬季,泥土烧制的炭火炉上少不了咸菜炖豆腐。

所谓咸菜,就是大白菜叶子切碎腌制而成。加上切片的豆腐,放些猪油,撒上红红的辣椒面。随着炭火的慢慢加温,汤汁渐渐冒起气泡,豆腐片会随着气泡的冲击而颤巍巍地鼓起来,袅袅上升的热气里散发出馋人的香味。

去年冬季,和爱人唠叨过这道菜,爱人从菜市里买回些咸小菜,却不是我说的那种,原来菜市里没有卖的。

我的老家就在皖西深山里,近几年随着国家惠民政策的实施,道路畅通了,高山蔬菜也供不应求。农家人的房前屋后,总是排兵布阵,种上各种时令蔬菜。冬季里冬青、乌菜、包心菜、大白菜最为常见,老家的大白菜能长到半米高。收获季节,整棵砍下,人工清洗后一字摆放晾晒,晒蔫后手工刀切,白菜杆子斜切成丝,白菜叶横竖切碎,分别腌制。

早年在部队期间,父亲曾和我说起,当年和我一起代课的杨老师正月里给父亲拜年,父亲在家就是一锅咸菜炖豆腐,父亲不胜酒力,杨老师就自斟自饮。那个情景如一幅画,已在我的脑海里烙下了无法忘却的印记。如今父亲离开我们多年,对曾经那些时光的留恋恰如陈年烈酒,总是愈来愈浓。

十年前,我患病回乡休养,杨老师热情接待了我,作陪的都是同村的同学和邻居,满桌的美味都是家乡的土菜。如今,杨老师到了退休的年龄,往事却在记忆里越来越明晰。

有人说,人生就像烹饪,进去的时候都是生的,出来的时候已经成熟。刚到部队,我是勤务兵。三年后到军校里,我成了火头军,司务长专业让我接触到烹饪。多年后回味,的确,人生就如做菜,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味道里。

正如这道咸菜炖豆腐,各种食材无不经过腌制的沉闷,煎炸的疼痛,蒸煮的历练,然后才有香飘四溢。人生亦是如此,付出就不后悔,失去也不遗憾,尝尽苦辣酸甜之后,你所能承受煎熬的程度,决定你收获的多少。

大街小巷,人来人往,不乏追寻美食的人群,那也是寻找生活的美好。厨房里扑面而来的烟火气,那是距离生活最近的地方。时间充裕时,我会下厨,一是为辛苦的爱人留点清闲,还有就是收敛一下自己浮躁的心性。

其实,人心本来可以是平静的。想通透了,还是不要让那些无关紧要的忧虑持久地停留在自己的心里。珍惜眼前,心无杂念,释然了,不去斤斤计较,才能更胜一筹。

前不久回了一趟老家,临行时表嫂送了我两坛自家腌制的小菜。烧菜前,爱人说:“城关的干子比较硬,不比乡下的豆腐,还是放点猪肉烧,味道好。”

都说,会做菜的人都很精致。我说,不然,会吃才是最幸福的,吃遍天南地北,品味百态人生,岂不更美?上个月刚去过美龄宫,那环境才叫雅静,那餐厅才叫雅致,那厨师的才艺也许才配称精致。

咸菜炖豆腐烧好盛进小锅仔,端到炉子上。就这一道菜,印证着我的人生,数十载的追寻,漂泊半生的缩影,还有挥之不去的乡愁,更有沉积的不甘随着那散发着香味的热气在空气里缓缓地消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