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0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病友

    摘要:那年初夏,我因胆结石住院手术,结识了邻床的余银兄,他是贵池阮桥人。当初看到他的名字时,我就想,这位老兄的爹娘是多么希望他富裕。然而据我观察,他是一点“余银”也没有。我和余银兄真是同病相怜,都是先小痛,

  • 火红的春天

    摘要:

  • 来年春节再回家

    摘要:春节将至,看到单位一些青年员工忙着订火车票、请假回家,不禁想起那年我在工地遇到的阿华。那年,我在江苏的一处铁路建设工地,由于是重点工程,加之工期紧,需要人节日值班,春节期间,我与几位主动提出留下的员工

  • 镌刻在春联里的乡愁

    摘要:临近春节,我生活的小城,街道的空地上小贩见缝插针地摆上了红彤彤的春联。我走过去细细打量,只见那些春联都是印刷体,内容千篇一律,书写也乏善可陈。我不禁怀念起父亲书写的那些寓意美好、字体遒劲的春联。父亲是

  • 情系千张

    摘要:近年关,家家户户都要备一些豆制品,这是家乡不知沿袭了多少年的传统。一是过去物质匮乏的年代豆制品不太容易采购,二是豆制品容易配菜,特别是千张,几乎是百搭的食材。腊月底,旧日乡下人家便开始陆陆续续地自制豆

  • 向着团圆出发

    摘要: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春运的大幕已经拉开。南来北往、东行西进,人潮涌动的春运景象,洋溢着浓浓年味。春运里的中国,充盈着满满的幸福感。随着春节临近,家的呼唤也更加真切,对于国人来说,没有比回家过年更隆重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病友

   期次:第8266期   作者:□檀长乐

那年初夏,我因胆结石住院手术,结识了邻床的余银兄,他是贵池阮桥人。当初看到他的名字时,我就想,这位老兄的爹娘是多么希望他富裕。然而据我观察,他是一点“余银”也没有。

我和余银兄真是同病相怜,都是先小痛,后大痛,最后万不得已才进了医院。只不过我比他幸运一些,只需做腹腔镜手术。余银兄做的是传统手术,下手术台时,他插着管、输着液,瘦小的身子窝在被子里,露出一张苍白的脸。

我是从余银兄夫妇的饮食上看出他们家生活窘迫的。每天打饭时,余银兄的妻子康大姐总是端回一盆稀饭,喂完他以后,剩下的自己吃,菜只有咸菜。一日三餐,顿顿如此,只是康大姐在中餐和晚餐时会多吃两个馒头。我看了不忍心,便让妻子为我送汤时多送一些,分一份给余银兄。他们一再推辞,在我的劝说下才接受了。后来有朋友请我吃饭,我离席时把那些几乎没动筷子的菜一一打包,带回病房给余银兄夫妇。康大姐打开饭盒一看,连忙塞回我手中,“这么好的菜,你留着自己吃。”在我的再三劝说下,她才双手接过饭盒并向我道谢。

一周后我出院时,余银兄身上还插着许多管子,不能动弹。康大姐一直把我送到楼下,我的车开出很远,她还站在原地。

一两个月后,一个炎热的上午,我正在办公室谈事情,同事进门说有位农村妇女找我。我出门一看,原来是康大姐,她站在门口,正用草帽当扇子扇着风,脚下摆着一堆东西。我连忙将她请到办公室坐下,问道,“今天怎么有空来了?”她说自己搭便车来买种子,顺便给我带了一壶香油、一捆菠菜和几十个鸡蛋。我连忙道谢。她朴实地说:“老陈住院时你对他那么好,我顺便带点家里的东西给你,只是尽点心意。”茶还没喝几口,她就要走。我留她吃饭,她说车子要回家,不能等。临别时,我掏了两百元钱给她,让她给余银兄买点营养品。她像怕被钱烫了一样直缩手,说什么也不要。僵持到最后,我假装生气地说:“你要是不接,就把东西带回去!”边说边把她往车上推,让驾驶员把她送走了。

那年秋天的一个周末,我接到康大姐打来的电话,说她等会到城里来,顺便带只老母鸡给我,让我两个小时后到西门车站去拿。放下电话后,我就和妻子翻箱倒柜地找出许多平时穿不上的衣服,包成两个大包,又拿上朋友回礼的两瓶酒和一条烟。见面时,康大姐看见我从车里拿出这些东西,愣了半天才吞吞吐吐地说:“你这样叫我怎么受得住啊!”

后来,康大姐再也没来过。余银兄打过几次电话给我,多是说自己的身体状况,还邀请我去乡下做客。再后来,我换了手机号码,与余银兄失去了联系,我和这位病友的交情似乎就这么断了。前几天,叶村的表哥给我送来了新鲜的香油。闻着香油的香味,我和妻子不约而同地想起了康大姐。那年她送的香油,也是这么纯,这么香。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