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2-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赏梅

    摘要:从地铁口出来,一阵香气立刻袭来。是“袭”,不是飘,也不是漫,更不是浮。那丝丝缕缕的香气,突然让我觉得她有重量、有棱角。我情不自禁地想要抓住她,但她调皮得很,溜得飞快,围绕着你,温柔而俏皮地“袭”向你。

  • 舞出龙精神

    摘要:

  • 记忆中的矿山舞龙

    摘要:时光如白驹过隙,我已在矿区工作多年。记得刚来到矿区居住时,最盼望的便是过春节了。新衣新裤新鞋、糖果水果糖葫芦、熏肉香肠汤圆、走亲访友拜大年……印象最深的还是那时候矿上每年举办的“正月十五闹元宵烟火晚会

  • 毛豆腐与臭鳜鱼

    摘要:日前,我与一位厨师朋友逛屯溪老街品尝特色美食。在一小店落座,片刻,店主就将两盘黄澄澄、香味扑鼻的毛豆腐和臭鳜鱼端上桌。品尝之后,我和朋友赞不绝口:“果然名不虚传,徽菜一绝!”店主介绍,徽州毛豆腐在制作

  • 元宵的色调

    摘要:故乡的元宵节,是一幅色彩斑斓、喜庆浓烈的油画。故乡元宵节的主色调是火热喜庆的绛红色。故乡的社火,品类丰富,花色众多,通常由周围好几个村子共同出人出钱,联合举办,既有办庙会、唱大戏、说书等在固定场地表演

  • 多站一会,多送一程

    摘要:从家乡返程时,姐姐本打算少拿点东西,但后备箱最终还是被母亲装满了。我让母亲不必下楼,我和姐姐、外甥女三个人来回走两趟就行,有电梯,不费劲,母亲却执意要送这一程。车就停在单元楼旁的停车场,我们一样一样地

放大 缩小 默认

元宵的色调

   期次:第8272期   作者:□沈顺英

故乡的元宵节,是一幅色彩斑斓、喜庆浓烈的油画。

故乡元宵节的主色调是火热喜庆的绛红色。故乡的社火,品类丰富,花色众多,通常由周围好几个村子共同出人出钱,联合举办,既有办庙会、唱大戏、说书等在固定场地表演的节目,也有舞龙、舞狮、扭秧歌、划旱船、跳高跷、耍杂技等沿着预定线路流动表演的节目,故乡谓之“社火队”。儿时“社火队”一来,父亲就拉着我赶去观看。他怕我看不到精彩节目,也为了避免我走得太累,就把我扛在肩头观看,能跟着队伍走好几里。一路下来,父亲累得大汗淋漓。回想起来,“社火队”就像一只火红吉祥的游龙,游到哪里,哪里就人山人海,锣鼓喧天,欢声笑语,热闹非凡,将节日气氛渲染得格外浓。

生机勃勃的绿色,是故乡元宵节的重要色调。看过社火,就该吃元宵了。母亲烹制的翠绿水灵的绿豆沙元宵,是难以忘怀的童年美味。她先从村口打来适量清冽甘甜的井水,倒入家乡特产的优质绿豆浸泡三四个小时,入锅用小火慢慢煮熟后放入白砂糖搅匀,待糖溶化后熄火碾碎成泥状;再将绿豆泥搓成圆球,装入盘中待用;接着将圆球放入漏勺,在盛有清水的盆中过一下,放入装有糯米粉的盆中,平稳地摇晃盆子,使圆球均匀地裹上糯米粉;将裹上糯米粉的圆球重新放入漏勺中,在清水中过一下取出,再放入糯米粉中。如此反复,元宵就做好了。与枸杞子一并入锅煮熟后,就端上来了。翠绿鲜亮的元宵静卧在热气腾腾的清汤中,火红的枸杞子点缀其间,清甜醇厚的香气扑鼻而来,刺激着人的味蕾,引诱着人的食欲,一口咬下去,只觉得香糯绵甜,心里甭提有多美了。

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橘黄色,是将元宵节喜庆氛围推向高潮的关键色调。往往是刚放下饭碗,激情洋溢的元宵之夜就来了。在阵阵欢快的脆响中,橘黄的烟花此起彼伏,呼啸着刺破夜空,拖着龙蛇般长长的尾迹在空中飞翔。闪亮的烟花,照亮了村子,也激发了孩子们撒欢嬉戏的热情。据说,元宵夜的柴火浸着浓浓的喜庆吉祥,有抗病、驱邪、减灾的神奇功效,在野外烤能保证一年平安健康。于是,烟花刚一谢幕,我们这些孩子就出动了,到东家柴垛上搬一捆棉花柴,去西家搬些杨树棒、松树枝。然后全村的孩子们都聚在村口打麦场上燃起篝火,载歌载舞做游戏。

我们就在这橘黄的火光与热烈的歌声中一年年长大,然后又像候鸟般飞向远方。元宵节将至,故乡那斑斓的色彩和美丽的往事,又呈现于眼前了。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