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3-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仲春丽日好垂钓

    摘要:“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阳春三月,正是鲫鱼肥美时。这不,河沟湖泊,到处是垂钓人。年轻时我就酷爱钓鱼,但那时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只能在周末时钓鱼。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倘若未钓到鱼,更是让人沮

  • 我的工友张保军

    摘要:什么是正气?什么是担当?危急时刻,我的工友张保军给了我答案。一个假日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矿区护城河的河面上,张保军沿着河边散步,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快救人,有人落水了!”忽然,远处传来了急切的呼喊

  • 田埂上的早春

    摘要:我以为,早春的气息一定能在田埂上寻到。尽管北风依然时不时地“扫荡”一下,几片无所依托的旧塑料片、一两根枯草秆,在半空中飘荡了一会儿,随即跌落到田地中。田埂,依然用它坚强的身躯为麦田守护着。麦田内,小麦

  • 迎春

    摘要:

  • 花有期,竹无殇

    摘要:万物皆有寿命。车辆到年限了要报废,门轴转久了要更换,而竹子不能出笋了就要开花。透气性强的疏松土质,可以增强竹子的繁育能力,延长它们的存活时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宿松的柳坪、北浴、广福、钓鱼台等山区

  • 来自南淝河畔的香味

    摘要:记忆中的合肥南淝河,它的热闹,是从清晨开始的。河水、雾气、鸟儿、船只、花草树木,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住在沿河的外婆家,不用出门,通过朝着河边的窗,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推开小木窗

  • 灼灼桃花醉春风

    摘要:春风澹荡,春意融融。这个时节,我习惯去公园散步。沐浴在午后的暖阳下,不经意间与桃花打了个照面。或许是因为前几日的一场春雨,或许是因为昨夜的一缕春风,或许是因为上午的灿烂阳光,桃花悄然绽放,无声地爬上枝

放大 缩小 默认

灼灼桃花醉春风

   期次:第8292期   作者:□唐红生

春风澹荡,春意融融。这个时节,我习惯去公园散步。沐浴在午后的暖阳下,不经意间与桃花打了个照面。或许是因为前几日的一场春雨,或许是因为昨夜的一缕春风,或许是因为上午的灿烂阳光,桃花悄然绽放,无声地爬上枝头。

驻足树下,桃花粉红,一树繁华,那热烈的样子,竟让人有怦然心动的感觉。“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我一直认为桃花像人一样,会有甜蜜的笑意。它们在春风吹拂下,轻轻摇曳,那笑容是多么清新、灿烂啊!而桃花更宛若一位新娘,正如《诗经》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这位新娘不但面若桃花,娇艳无比,而且品德善良,勤俭持家。

这是一棵立于水边的桃树。它以水为镜,清丽的面容映在碧透的湖水中,花红水绿,清波柔柔,似动非动。偶有两三瓣桃花落在水面上,漾起丝丝春意,一点儿也不显得伤感。“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我想,苏轼笔下的诗意大抵便是如此。

城北有片数百亩的桃园,每到这个季节,人们便会成群结队地前去赏花。丘陵地貌的岗坡地,不宜种植庄稼。上世纪八十年代,园主人从种植 20 亩水蜜桃树起步,如今已发展到 50 多个品种 180 亩,并带动周边村民一起种植。不但绿了山峦、美了原野,且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因此,他被誉为“水蜜桃大王”,并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一树桃花已让我惊艳,成片的桃树更让我震撼不已,一种生机勃发的力量扑面而来。漫山遍野如同披上粉红色的衣裳,又如胭脂点染在沟沟坎坎,层层叠叠,争奇斗艳。“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满眼的花在明媚的阳光下如同火烧云,为春天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

穿行于桃林间,春风里带着甜甜的味、淡淡的香,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千朵秾芳倚槛斜,一枝枝缀乱云霞。”一朵朵、一枝枝、一簇簇的花,千姿百态,艳而不妖。有的躲在叶子后面,害羞地露出一两瓣;有的盛开着,热情满怀;有的含苞待放,似乎一梦刚醒。

蜜蜂嗡嗡作响,小小的身影时而盘旋在花朵之上,时而一头扎进花蕊间。彩蝶翩翩飞舞,穿梭于花丛间,与花相映。小鸟不知躲在哪里,一阵叽叽喳喳,为桃花吟诗、歌唱。总之,声音比冬季时清亮明快、婉转悠扬多了。我想,倘若下着蒙蒙细雨,那一定更美。雨抚摸着桃花,花蕊、花瓣悬挂着晶莹的小水珠,粉腮垂泪,娇艳欲滴,惹人怜爱。

有一次,我在桃园中偶遇主人,与他闲聊起来。主人风趣地说,他姓杨,姓中有“木”,名中还有“林”字,好像天生要与树木打交道似的。他告诉我,来赏花、采摘体验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收入也逐年增长。让他欣慰的是,如今子承父业,儿子技术上、精力上都比自己强,往后致富的路会越走越宽广。望着他布满沧桑的脸庞,我的内心泛起涟漪:他把桃花聚集在一起,给我们带来了美的享受,劳动本身就美,追逐春光的劳动模范更美!

每当桃花盛开时,我便会剪几枝花带回家插在花瓶中,倒入清水,加入少许白糖,这样可多开数日,仿佛春意满庭。桃花醉在春风里,而我醉在桃花中。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