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3-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仲春丽日好垂钓

    摘要:“白水塘边白鹭飞,龙湫山下鲫鱼肥。”阳春三月,正是鲫鱼肥美时。这不,河沟湖泊,到处是垂钓人。年轻时我就酷爱钓鱼,但那时忙于工作和照顾家庭,只能在周末时钓鱼。一天下来,疲惫不堪,倘若未钓到鱼,更是让人沮

  • 我的工友张保军

    摘要:什么是正气?什么是担当?危急时刻,我的工友张保军给了我答案。一个假日的傍晚,夕阳的余晖洒在矿区护城河的河面上,张保军沿着河边散步,享受难得的惬意时光。“快救人,有人落水了!”忽然,远处传来了急切的呼喊

  • 田埂上的早春

    摘要:我以为,早春的气息一定能在田埂上寻到。尽管北风依然时不时地“扫荡”一下,几片无所依托的旧塑料片、一两根枯草秆,在半空中飘荡了一会儿,随即跌落到田地中。田埂,依然用它坚强的身躯为麦田守护着。麦田内,小麦

  • 迎春

    摘要:

  • 花有期,竹无殇

    摘要:万物皆有寿命。车辆到年限了要报废,门轴转久了要更换,而竹子不能出笋了就要开花。透气性强的疏松土质,可以增强竹子的繁育能力,延长它们的存活时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宿松的柳坪、北浴、广福、钓鱼台等山区

  • 来自南淝河畔的香味

    摘要:记忆中的合肥南淝河,它的热闹,是从清晨开始的。河水、雾气、鸟儿、船只、花草树木,构成了它独特的风景。住在沿河的外婆家,不用出门,通过朝着河边的窗,就可以看到外面的风景。清晨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推开小木窗

  • 灼灼桃花醉春风

    摘要:春风澹荡,春意融融。这个时节,我习惯去公园散步。沐浴在午后的暖阳下,不经意间与桃花打了个照面。或许是因为前几日的一场春雨,或许是因为昨夜的一缕春风,或许是因为上午的灿烂阳光,桃花悄然绽放,无声地爬上枝

放大 缩小 默认

花有期,竹无殇

   期次:第8292期   作者:□吴垠康

万物皆有寿命。车辆到年限了要报废,门轴转久了要更换,而竹子不能出笋了就要开花。

透气性强的疏松土质,可以增强竹子的繁育能力,延长它们的存活时长。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宿松的柳坪、北浴、广福、钓鱼台等山区乡镇,在秋收之后都会组织社员上山为竹子松土。如今空调替代了竹床、方便袋替代了竹篮、铁皮仓替代了竹囤、保温盒替代了竹饭筒,就连祭祀用的纸钱也不用竹麻做原材料了。竹子离村庄依然很近,与烟火却渐行渐远,村民干点啥都比经营竹子挣得多,谁还会去满手老茧地松土?

其实,竹笋如花蜜一般,善于调动外部力量参与自己的生存发展,特别是从“十月小阳春”出发的冬笋,虽然长不成竹子,但无论是以美味吸引锄头,还是在春天腐烂成泥,都能达到松土效果。特别是挖笋,既能瓦解板结地块,还能斩断冗余根系,让竹园呼吸通畅,新根纵横自如。如今,村里已没有多少人关心“当年峦”蓄竹、“荒年峦”挖笋,那些曾经东家接西家请的老篾匠,竹刀早已锈迹斑斑。

竹林挤挤挨挨,密不透风,一场惨烈的“混战”悄然打响。竹园被竹根捆得气喘吁吁,竹根难以在板结土地上获得补给,长到数米高的春笋,因被阻断了阳光雨露的通道,萎靡不振,不日夭折。待竹根上椒衍瓜绵的侧芽消耗殆尽,就如鲑鱼洄游繁殖般,竹子将以死换生,画上生命的句号。

与其他植物一样,竹子也开花、结籽,不同的是它一辈子只开一次花。那些俗称“竹米”的种子,在板结的土地上,其命运与得不到阳光雨露的春笋相似,发芽的机会极低。如今竹林呈自生自灭状态,一片片枯竹,像苍茫群山上的“斑秃”,令人触目惊心。老篾匠长吁短叹,要想再现竹林生机,少说也要十几年,必须等枯竹根烂掉。所以,民间认为“竹子开花,流年不利”。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需要彼此惺惺相惜。新竹山常绿,笋茂花不开,竹林怕滥砍伐而不是不砍伐,竹笋怕滥采挖而不是不采挖,何不重拾祖辈的老规矩,让“当年峦”蓄竹与“荒年峦”挖笋循环起来?

欣闻我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相信会为那大片大片的竹林带来新的生机。

花有期,竹无殇。但愿农家挖笋的锄头,锃亮如初!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