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一犁,雨水在云头蒸腾积蓄。
春牛褪了长毛,挪动着光滑的身子在田垄间缓缓前行,农人披蓑戴笠,曼声一喝,犁下,沉睡的泥土浮漾开来,翻耕起新的希望。
谷雨到了!
谷雨,为播谷降雨、雨生百谷之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
“播谷播谷!”雨雾里,布谷鸟的啼鸣清晰无比,如果说,春天的第一场雨水,是在呼唤草木的萌动和返青;那谷雨的雨,就是一声急切的催促。
他们将一季的期盼和丰收的喜悦深深地埋藏在心底,等待着时机的到来。
“ 一 日 春 播 十 日 粮 ,十 日 春 耕 谷 满仓”。谷雨,谷雨!这是一个散发着稼穑清香的名字,同时也代表着乡村最丰盛的农事。
比起杏花春雨,沾衣欲湿,润物无声,谷雨的雨,多了些声势浩大,它酣畅淋漓、挥洒自如,连雷声也是中气十足,略带着一些夏雨的媚眼与底气。
“谷雨是旺汛,一刻值千金”“清明要雨,谷雨要淋”,雨中承载着人们无限的期冀。谷雨一度,柳绿叶青,满地丰盈,姹紫嫣红,尽收眼底。
一大片春风中,一枚枚茶叶正不断变换着姿势。
采茶女系着头巾背着竹篓,灵巧的手像穿花玉蝶一样,在茶树间飞舞。“正好清明连谷雨,一杯清茗落其中”“诗写梅花月,茶煎谷雨春”。卷流水,揽清风,芽尖上立着古韵与诗意。
故乡盛产绿茶,根据采摘的时间,农家一般将春茶分为“明前茶”和“雨前茶”。雨前茶,又叫“二春茶”,因其发育充分,芽叶翠绿肥硕,茶味鲜活醇厚。
四月的江南,旗枪、雀舌、莲心、鹰爪,各种雨前茶粉墨登场。“走,吃茶去!”天南海北的茶客,相邀着走进古色古香的茶铺。
一杯雨前茶在手,看几撮嫩芽在碗中骤然舒卷,载沉载浮,绿茵茵宛如复苏,如潭中藻荇交错,青碧温润。茶汤嫩绿澄澈、清甜怡人,轻啜几口,缓缓咽下,春天就浩浩荡荡入肺入心。
明代茶学家许次纾《茶疏》有云,“清明太早,立夏太迟,谷雨前后,其时适中”。作为春日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没有初春的青涩稚嫩,却浸泡出历久弥新的韵味。
“雨生百谷,莫失好味”。清香的荠菜,可口的马兰头、豌豆头,那些青葱的野菜,如青墨的胡须,一丛丛、一簇簇,在土膏之上生长、摇曳。
春风十里,采一篮野菜。用土榨菜籽油爆炒,倒入姜米,绿碧碧一片,正合春意;用筷子送入口中,嚼之,鲜嫩爽滑,唇齿间清香脉脉,如山野之风拂过舌尖。人间有味,是清欢,亦是谷雨的恩泽。
谷,得雨而生。在温热的南风里,春天一直往深处走,走着走着,就走到了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