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4-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散装”时光

    摘要:“我家孙子已经能打酱油喽!”一位“00后”听到这句话后不解地问我,酱油不都是瓶装的吗,打酱油是什么意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远去的童年时光。那时,外婆在烧菜时发现酱油瓶已经快见底时,总是会让我到代销店里去

  • 戏球

    摘要:

  • “不忮不求”

    摘要:“不忮不求”,忮,嫉妒也;求,贪求也。这“忮”“求”二字,精练地概括了人性的两大弱点。忮,嫉妒,嫉妒之心,何人没有?人只要有思维,有廉耻心,有荣誉感,有攀比心,嫉妒之心就必然存在。只是轻重程度不一,表

  • 春花烂漫响水涧

    摘要:阳春三月,芜湖市响水涧万亩油菜花海正是最佳赏花期。我有幸到响水涧采风,欣赏十里春风的油菜花,感受美丽乡村的新景象。响水涧,一个具有诗情画意的地名。原来,此地山涧上承浮山沟壑之水,沿途又汇聚诸多支流,每

  • 四月谷雨天

    摘要:一人,一犁,雨水在云头蒸腾积蓄。春牛褪了长毛,挪动着光滑的身子在田垄间缓缓前行,农人披蓑戴笠,曼声一喝,犁下,沉睡的泥土浮漾开来,翻耕起新的希望。谷雨到了!谷雨,为播谷降雨、雨生百谷之意。《月令七十二

  • “千万和春住”

    摘要:王华光/摄人间四月,春意正浓。陪从北方来的友人在合肥逛了两天,我对合肥又多了一份喜爱。穿城而过的南淝河水像极了美人流传的眼波。南淝河古称施水,在东汉《水经》和北魏《水经注》中都有专述。早在2009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散装”时光

   期次:第8313期   作者:□傅中平

“我家孙子已经能打酱油喽!”

一位“00 后”听到这句话后不解地问我,酱油不都是瓶装的吗,打酱油是什么意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远去的童年时光。

那时,外婆在烧菜时发现酱油瓶已经快见底时,总是会让我到代销店里去打上一瓶酱油回来。我屁颠屁颠地一手拿着油瓶,一手拿着零钱,前往家门口的代销店。营业员会用竹制的量筒在盛放酱油的缸里舀上几勺子,通过漏斗缓缓注入瓶中。

放了酱油的菜才会起鲜呢,无论是炒菜还是红烧抑或卤菜。别看它黢黑的,那时可是家家户户烹饪的主要调味品。而散装的酱油又成了人们的首选。毕竟散装的东西要便宜得多。

调味品中,除了有散装的酱油,还有散装的醋。所以家家户户装酱油和醋的瓶子,即使用完也舍不得扔。毕竟,它们还要循环使用。

代销店里那时总是有两口大缸,一口装酱油,一口装醋。平时都是上了盖子,当有人来打酱油或打醋时,营业员掀开盖子,打完了再盖严实。在我的印象中,代销店中总是弥漫着咸香的酱油味和酸酸的醋味所混合的一种味道。

外公那时还经常让我为他打散装白酒。这种用山芋干子制成的白酒,酒香味醇、烈性大,这很符合外公的要求。酒盅不大,外公总是一仰头就喝干。三五杯酒下肚,外公的脖子根都红了。看得出来,只要餐餐有酒,外公就是满足的,况且这种散装酒质量上还不错,价格上也实惠。

那时,稍微好一点的香烟也是一种奢侈品。于是代销店将香烟拆散了论支卖。对于那些老烟枪来说,买不起整包,就买个几支“吞云吐雾”过过烟瘾,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过去的生活似乎总伴随着停电,所以,家家户户都要备上一两盏煤油灯。停电的时候,用它来照明。光有灯、没有油也不成,于是,每家都还要准备一个壶之类的容器,用它到代销店打来散装的煤油贮存着。当煤油灯里的油耗尽时,便用它续上。

冬天到来的时候,母亲会带着小瓶罐去供销社打那种散装的雪花霜,那是母亲的护肤品。我们小孩子家用的多是蛤蜊油,这是一种贝壳装的防裂用的护肤品。冬天洗过脸或洗了澡,大人们便让我们用手指抠一点在手心,然后两掌揉搓开来,先在脸上然后手背上均匀地涂抹。我很喜欢闻那种香香的味道,但是总觉得蛤蜊油没有母亲用的雪花霜高级,于是常常趁母亲不注意,在她的雪花霜瓶里抠上好多……

“打酱油”一词,现今的年轻人已经显得陌生和诧异了。它记录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曾经的日子,仿佛离不开“散装”二字。那些“散装”在瓶瓶罐罐里的商品和时光,代表了几多贫乏、几多无奈、几多辛酸!如今的生活,早已没有了“散装商品”的踪影,超市里各色各样的商品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我们的生活已经由“散装”走向了精致和品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