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没有完美的。老子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满则骄。”强调了适度、平衡和谦虚的重要性。自古人生最忌满,半智半愚半圣贤,半亲半爱半苦乐。
人或事最忌的是太圆满,所谓“月满则亏”,当达到“大成”“大盈”之高度的时候,保持一点“缺”才好,只有认识到还存在缺陷,才会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不犯骄傲自满、自以为是之错。
有副对联很妙:“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花看半开,酒饮微醺,世间万事万物,适度才有存在的意义。人在这世上走一趟,无非就是尝尝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感受喜怒哀乐的变化。尝尽了,才不算辜负一生。不必执着追求于世上的完美。
人人有本难念的经,不完满才是人生。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和文人诗句有很多。比如苏东坡的词:“人有悲欢离合 ,月 有 阴 晴 圆 缺 ,此 事 古 难全。”又如方岳的诗:“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语人无二三。”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再有成就和修养的人,也有缺点。不“满”,才有发展的后劲。比如,一个空杯先装满小石子,还可以继续往里面装沙子,接着还可以往里面倒水。如果是先装满水,那就再也容不下一粒沙子了。所以,看上去“大成”,要带一点缺失,看上去“大盈”,要留一点空隙。
凡事有度,别爱太满。人这一生,身边的人来来往往,是我们无论如何都无法避免的课题。活好自己就已不易,何必要用自己的理解,去评判别人的生活。生活如饮水,冷暖自知。除了本人,没有人能真正感受到别人的幸福是什么样的。
有句话说得好,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人生没有完美,幸福没有满分。要以“求缺”的心态面对人生,别奢望人人都懂你,别要求事事都如意。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境由心造,退后一步自然宽,一件事情的成功决定于个人的努力,即使失败了也无遗憾。
人生没有完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马上就要亏缺;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马上就要掉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老子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所以,做人求拙,做事求缺,才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
看透了生活的本质,就学着放过自己吧,为了那难得的圆满让自己遍体鳞伤,实在不值得。将满未满,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