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5-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省药监局出台举措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5月23日,记者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于近日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2024版)》(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涵

  • 蚌埠市聚力打造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摘要:本报讯新材料产业是蚌埠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电池新材料、新材料装备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集聚规上企业360多户,

  • 宿州市以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宿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着力探索一条科创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路径。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助力科技“双招双引”。持续

  • 庐江:秸秆打捆离田保护碧水蓝天

    摘要:5月22日,合肥市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施湾村小麦收割现场,多台农业机械将秸秆打捆离田。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属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域,现有小麦面积4万亩,该园区采取招投标方式,在辖区10个村全面开展秸秆

  • 我省探索推进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

    摘要:本报讯为规范仲裁活动,提高仲裁公信力,近日,省仲裁协会出台《安徽省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探索推进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此项制度在全国仲裁行业属首次建立。工作指引规定,仲裁员对裁决

  • 六安市“三项机制”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

    摘要: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工作,近年来,六安市积极构建“三项机制”,不断提高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筑调研指导机制。组织全市调解仲裁、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部门常态

  • 增绿色动能瞄未来赛道

    摘要:在滁州市来安县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辆机器人小车搭载着原材料硅片在车间内穿梭。作为一家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新能源企业,自去年2月建成投产以来,35条生产线每天可下线电池片约70

  • 健全工会履职工作机制

    摘要: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会主席、副主席、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县级以上总工会可以为基层工会选派、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增绿色动能瞄未来赛道

——安徽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一线扫描

   期次:第8336期   

在滁州市来安县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辆机器人小车搭载着原材料硅片在车间内穿梭。作为一家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新能源企业,自去年 2 月建成投产以来,35 条生产线每天可下线电池片约 700万片。

滁州是安徽较早布局光伏产业的地市。据介绍,目前当地已实现百亿产业项目、特色产业集群、上市企业县域全覆盖。在滁州凤阳县,当地正通过建链、补链、强链,全力建设千亿级硅基新材料产业基地。

去年 6 月,凤阳正泰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调试投产。“我们是光伏电池和组件制造领域的企业。凤阳当地聚集了光伏组件制造所需的玻璃、边框等辅材生产企业,未来企业间将能更好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公司副总经理李龙庭说。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安徽省近年来重点打造的新兴产业之一。安徽该产业营收规模 2023 年达 6121.9 亿元,实现两年翻番。

“科技支撑和产业链式发展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保障。”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罗宏说,目前安徽已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 13 家、省级平台364 家,同时还围绕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和碳中和 5 大细分产业集群,设计产业链、完善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在安徽乃至更大范围协同发展。

“光伏电池组件更新迭代快,企业只有强化技术储备,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优势。”在安徽宣城市,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晓华说,他们在异质结叠钙钛矿这一前沿技术路线上已开展小规模试验,预计明年叠层电池中试线将投入使用。

记者注意到,像华晟新能源等一批企业正不断抢占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未来赛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滁州市全椒县,“头顶”气罐的氢能公交已经行驶 1年多。作为氢能公交“核心动力系统”及其关联零部件制造企业,安徽元隽氢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俊春表示,该公司开发的 30KW 和 66KW 氢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在交通领域节能减碳潜力已经显现。

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零部件,以前长期依赖进口。“通过自主研发,2022 年我们形成了国产质子交换膜批量生产能力。”张俊春说,目前生产的 8 微米、12 微米质子交换膜较三年前已降本约 70%,助力氢燃料电池成本整体下降。

据了解,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已实现安徽 16 地市全覆盖。今年,安徽明确开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并抢占氢能领域发展赛道,建设氢能产业园、循环经济产业园等,更好发挥园区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承载作用。(水金辰)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