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5-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省药监局出台举措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5月23日,记者从省药品监督管理局获悉,该局于近日出台《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2024版)》(以下简称《若干举措》),进一步推动我省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涵

  • 蚌埠市聚力打造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摘要:本报讯新材料产业是蚌埠市重点发展的六大新兴产业之一,截至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以硅基、生物基新材料为主导,金属基新材料、化工新材料、锂电池新材料、新材料装备等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集聚规上企业360多户,

  • 宿州市以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宿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着力探索一条科创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路径。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助力科技“双招双引”。持续

  • 庐江:秸秆打捆离田保护碧水蓝天

    摘要:5月22日,合肥市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施湾村小麦收割现场,多台农业机械将秸秆打捆离田。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属巢湖流域水环境一级保护区域,现有小麦面积4万亩,该园区采取招投标方式,在辖区10个村全面开展秸秆

  • 我省探索推进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

    摘要:本报讯为规范仲裁活动,提高仲裁公信力,近日,省仲裁协会出台《安徽省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工作指引(试行)》,探索推进仲裁案件质量终身负责制。此项制度在全国仲裁行业属首次建立。工作指引规定,仲裁员对裁决

  • 六安市“三项机制”加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

    摘要:本报讯为进一步加强全市新业态劳动者劳动权益维护工作,近年来,六安市积极构建“三项机制”,不断提高新业态劳动者权益维护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筑调研指导机制。组织全市调解仲裁、劳动监察和劳动关系部门常态

  • 增绿色动能瞄未来赛道

    摘要:在滁州市来安县滁州捷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记者看到一辆辆机器人小车搭载着原材料硅片在车间内穿梭。作为一家生产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的光伏新能源企业,自去年2月建成投产以来,35条生产线每天可下线电池片约70

  • 健全工会履职工作机制

    摘要: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与同级工会应当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工会主席、副主席、经费审查委员会主任、女职工委员会主任的待遇,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执行。县级以上总工会可以为基层工会选派、聘用社会化工会工作者等。

放大 缩小 默认

宿州市以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

   期次:第8336期   

本报讯 近年来,宿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着力探索一条科创资源匮乏地区创新驱动发展实践路径。

强化科技金融融合,助力科技“双招双引”。持续强化科技金融支撑服务产业能力,推动成立宿州市 创 新 创 业 投 资 有 限 公 司 ,投 资 损 失 容 忍 度 达50%。截至 2024 年 4 月底,全市共引育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7 个,市级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38 个,引育创新创业团队 70 个,团队核心成员 457 人,通过股权、债权方式,累计投入 5550 万元。2023 年,全市招引人工智能项目 34 个,投资额 90.43 亿元,促使全市算力规模位居全省前列、达 1318.4P。推动设立宿州市天使基金,鼓励“投早投小投科技”。2023 年,全市共兑现市级科技创新资金 10253.8 万元,同比增长41% 。 2024 年 一 季 度 ,全 市 科 技 贷 款 余 额 增 速54.83%,居全省第一。

加强科技供给,育强创新主体。对在宿州市设立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等,最高给予 1000 万元资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技术转移宿州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宿州研究院、厦门大学宿州新能源材料研究院等先后落地运营,与宿州学院联合开展“4510”校地联合科创行动,为全市持续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2023 年,全市新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1 家、省级院士工作站 4 家、省级企业研发中心 12 家;在杭州建设首个“科创飞地 ”,在 G60 松 江·安 徽 科 创 园 设 立“ 反 向 飞 地 ”。2023 年,全市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 248.99 亿元,同比增长 62%;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 170.02 亿元,同比增长 133%;全市科技成果登记 913 项,居全省第 6 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 474 家,同比增长 30.6%;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数 887 家,同比增长 99%,居全省第 2 位。

探索新型举国体制,服务“国之大者”。针对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探索开展“揭榜挂帅”,面向全国公开“发榜”,力争在大豆育种和土壤治理方面率先取得突破,明确单个项目市财政支持资金最高可达500 万元。2022 年,宿州市启动首个市级揭榜挂帅项目“大豆振兴协同创新工程”,由南京农业大学、宿州市农业科学院、安徽华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 9 家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揭榜实施。截至 2024 年 4 月底,示范基地亩产比同区域地块平均亩产增加 25%以上,其中埇桥区王庄村基地,经农业农村部组织专家实收测产,亩产达 322.95 公斤,居安徽大豆高产记录第 3 位;2023 年度启动“土壤生态与耕地可持续承载能力研究”揭榜挂帅项目,由中国农业大学牵头揭榜实施。(苏刻)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