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为“鬼秤”商户挂黄牌警告,此前全国多地也有先例。如去年 7 月 30 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两商家被贴上了“短斤缺两”的黄牌警告。为缺斤短两的商家挂黄牌,既让违法违章的商家吸取教训,提高对交易秩序的认识,也使监管处罚变得更直观、更有效。
进一步看,对缺斤短两商户给予“黄牌警告”,无疑是打击宰客欺客现象的有益尝试。老百姓到市场、商超购物,除了怕买到问题食品,还怕买的东西缺斤少两。从近期密集披露的多方信息看,“鬼秤”的技术进化以及所建立的非对称优势,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一些“鬼秤”可以一键作弊、一键还原,更有甚者还可以远程遥控。然而,不良商家在计量器具上玩猫腻,缺斤短两,不仅会破坏和谐的市场秩序,还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如果是游客在当地采购特产等遭遇缺斤短两,更会损害到城市的文明形象。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作为市场经营主体,广大商家要明白一个道理:诚信经营和赚钱获利不是两个对立面,而是相辅相成、相互成就的。作为商家,要以诚信为本,还要互相监督,用诚信搭建起消费者和商家的坚实桥梁,如此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前来打卡和消费。
同样,为了守住城市的文明形象,相关部门必须行动起来,通过加强监督检查,纠正经营场所使用计量器具过程中存在的违法问题。一方面,要依法对计量器具有猫腻的经营者发出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规范市场经营秩序,维护消费者和游客的合法利益。市场监管、物价等职能部门必须形成合力,对商家“缺斤短两”的行为“零容忍”。
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对餐饮酒店、水果店、农贸市场、海产品市场、超市等单位的计量检查制度,不定期检验经营者的计量器具,加大对“缺斤短两”商家的处罚力度,让不诚信者得不偿失,用强有力监管震慑违法经营者,确保广大经营者诚信合规经营。据报道,近日发生的连云港市海鲜蔬菜直销市场“鬼秤”事件有了最终处罚结果:涉事商户被罚 3 万元,涉事市场主办方被罚 35 万元,涉事 5 人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显然,依法从严打击“鬼秤”,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秩序,才有震慑力。
另外,还要拓展公开曝光渠道,在市场建立黑名单公示制度,让短斤少两者无处遁形。正如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就是将他们亮在阳光下,给他们套上一道声誉“紧箍”,倒逼他们以诚信为本,不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总体来说,黄牌警诫比直接罚款更合适,值得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总之,比起难以伤及根本的罚款,消费者看到明晃晃“短斤缺两”的警告牌后,用脚投出的票也许更能让商家“坐立难安”。当然,铲除“鬼秤”仍需要市场监管部门依法治理经营领域计量器具存在的不诚信行为,以及健全完善集贸市场“公平秤”设置和日常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为消费者营造一个安全、放心、满意的市场消费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