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6-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推动“陪诊师”新职业规范发展行稳致远

    摘要:日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新一期陪诊服务培训课程开课。该课程是南京人社部门为陪诊行业发展探路,在全国率先制定陪诊员培训标准的成果之一。近年来,随着独居人群的扩大,各大城市兴起了一种新型自由职业:陪诊师

  • 让“鬼秤”商户贴黄牌“亮相”不妨推而广之

    摘要:其实,为“鬼秤”商户挂黄牌警告,此前全国多地也有先例。如去年7月30日,有网友发视频称,海南三亚荔枝沟菜市场两商家被贴上了“短斤缺两”的黄牌警告。为缺斤短两的商家挂黄牌,既让违法违章的商家吸取教训,提

  • “鬼秤”被黄牌警告,“驱鬼”就该出狠招

    摘要:自从电子秤替代传统杆秤以来,人们认为电子秤是高新产品,一定不会忽悠消费者。其实不然,电子秤在某些不法商贩手中也会“变坏”。其实,人们信赖代表高新科技的电子秤并没有错,相比传统杆秤,电子秤减少了许多人为

  • 摘要:话题:“该商户使用作弊秤,给予黄牌警告,警告时限:7天,5月20日—5月26日”。近日,四川乐山峨眉山市贸易中心内,两家使用“作弊秤”商户被贴“黄牌”的消息,引发关注。网友纷纷点赞,更有人留言呼吁:应

  • “共享员工”不能成为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法

    摘要:今年春招市场,“共享员工”一词大火。有人称“共享员工”就是变相的“劳务派遣”“外包”“临时工”,是对劳动者的变相压榨。“共享员工”有其积极意义,也有其生存空间,但“共享员工”不能成为规避用工责任的障眼

  • 企业落实带薪年假不力,监管该用力

    摘要:“不敢休、没时间休。”山西运城市民徐女士今年55岁,在一家医院上班,她如今每年有15天年休假,却因医院各种“卡”,一年也就能休三四天。有媒体近日对多地数十名劳动者采访发现,大多数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带薪假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陪诊师”新职业规范发展行稳致远

   期次:第8343期   作者:□潘铎印

日前,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新一期陪诊服务培训课程开课。该课程是南京人社部门为陪诊行业发展探路,在全国率先制定陪诊员培训标准的成果之一。

近年来,随着独居人群的扩大,各大城市兴起了一种新型自由职业:陪诊师。陪人看病、替人取药、帮人问诊,一系列服务明码标价,主要面向独居老人和独居青年。“陪诊”“陪护”服务则作为一种“刚需”应运而生,瞄准这一需求而诞生的职业陪诊师以及陪诊平台也悄然兴起,助力完善整个医疗保障体系。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加深,陪诊师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截至2023 年末,中国60 岁及以上人口达2.97 亿人,占总人口的 21.1%。我国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占比目前已超一半,部分大城市和农村地区,空巢老年人比例甚至超过 70%。庞大的人口基数,无疑为服务细分提供了契机,针对这一群体就医等刚需而衍生出来的陪诊服务,将会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性的做法。陪诊作为一个新职业,在2020年也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写入职业分类。但是,目前陪诊服务还处于发展期,行业制度不健全,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缺乏规范的岗前培训等,成为影响陪诊师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为规范陪诊员这一新就业形态,上海、北京、深圳等地此前已有相关探索,南京此次在全国率先制定陪诊员培训标准并把陪诊服务纳入职业技术培训体系,是帮“陪诊员”这个新职业“扶上马”“走一程”的踏实举措。据悉,南京市职业技术培训指导中心去年委托南京月好悦来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完成陪诊服务培训标准制订和培训课程研发,制定完善培训就业服务体系。去年 11 月以来,该课程面向应届毕业生和失业、困难就业人员等,完成 9 批次 600 余人次陪诊服务培训,通过培训考核,可获得“江苏省职业技能培训合格证书”,拿到证书的学生可灵活就业,或直接以陪诊员为职业。

将“陪诊师”纳入新职业分类,完善“陪诊师”行业规范和标准,是必然选择。具体来看,要设置准入门槛、持证上岗、规范收费标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实施标准规范的业务技能培训,以确保从业人员满足该职业的陪诊要求,提升陪诊服务质量,让“精准陪诊”成为现实。在从业机构方面,应严格审核现有陪诊机构营业资质,确保其建立系统性、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尤其是在解决多元化的病患需求时,充分尊重并保护好病患者的医疗隐私。在行业服务标准建设上,要认真研究制定行业准则,明确职责范围、就业要求、服务内容及收费标准等,探索制定陪诊行业服务公约和技能培训体系,引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行稳走远。

陪诊新职业已成长为一个行业,建立一套专业化、规范化的服务流程,推动陪诊服务市场完善发展势在必行。期待将陪诊新职业引入健康发展轨道,充分发挥新业态对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持续推动扩大就业规模、提升就业质量、优化就业结构,实现就业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让陪诊服务真正成为满足患者需求、提升医疗效率、促进社会就业的重要力量。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