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6-0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

  • 母亲的“爱心粽”

    摘要:端午到,粽飘香。犹记儿时,每年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那时的粽子大多是白米的,偶尔有几个赤豆,或撒上些许咸肉丁,我们便欢喜不已,后来有了蜜枣粽子,更觉得稀罕。在农村生活过的母亲善于烹饪,做粽子自

  • 古人如何“高考”

    摘要:在古代社会,莘莘学子通过科举考试实现“学而优则仕”的愿望,国家则通过科举选拔人才。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从隋朝开始实行,一直沿袭到清朝。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渠道,发

  • 抢场

    摘要:俗话说:“老农汗臭,碗里米香。”每粒醇香的稻谷都饱含着庄稼人的辛勤汗水。笔者生于农家,长于农村,亲身经历过艰辛的农业生产劳动,传统的农业生产,耕地、播种、施肥、治虫、收割、脱粒,哪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

  • 老街酥饺

    摘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是藏在大别山里的千年古镇,镇上有一条600多年历史的明清老街。老街街道用青石条与鹅卵石铺砌,建筑主要为店铺、民宅、戏楼等,保存较为完好。古色古香的老街为东西走向,长1300多米,

放大 缩小 默认

母亲的“爱心粽”

   期次:第8345期   作者:□汪云寿

端午到,粽飘香。犹记儿时,每年端午节前,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那时的粽子大多是白米的,偶尔有几个赤豆,或撒上些许咸肉丁,我们便欢喜不已,后来有了蜜枣粽子,更觉得稀罕。在农村生活过的母亲善于烹饪,做粽子自然不在话下。不过,目睹母亲包粽子的过程,我总觉得有些麻烦,但母亲却不乏耐心,宛如匠人雕琢一件精致的艺术品。

母亲包粽子,不仅备料充足,制作过程也相当细致。先把洗净的粽叶放到烧开的水里稍微煮一下,以增加粽叶的韧性;把准备好的糯米、脱去壳的绿豆辅以五香粉、花生油、麻油、盐等拌匀;将粽叶卷成漏斗或需要的形状,捏住底部成尖角,再放入之前备好的糯米、绿豆等食材,压实、裹紧、系线,几乎一气呵成。大大小小的粽子在心灵手巧的母亲手中犹如变魔术似的呈现多种花样:三角粽、斧头粽、宝塔粽……闻着清香、看着眼馋。尤其是蒸煮粽子时,从锅里飘出的那阵阵香气,令人垂涎欲滴。

年少的我不止一次问过母亲,为何包粽子那么有耐心?读过几年私塾的母亲没有说什么高深的道理,她说,只是希望我吃得好、长得壮。有一次过端午节,在农村插队的我因事耽搁未赶上回家过节,母亲特地让父亲骑几十里路自行车给我送去一网兜粽子。路再远也隔不断母亲对孩子的挂念和担心。小小粽子,带给我的不仅仅是难忘的美食,更是母亲那颗金子般闪光的爱心。

母亲的爱心无处不在。记得彼时,我们全家六口人住在一处四合院里,这是当教师的父亲分配到的家属宿舍。当时,左邻右舍住着几位单身年轻教师,到了端午难免因人少又不会包粽子而感到失落。母亲每年都会给他们送去煮好的粽子,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温馨。十几年下来,几乎年年如此。

母亲的粽子伴我度过了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节。挥之不去的粽情,回味无穷的香气,是生活的韵味,更是母亲经久不息的绵绵爱心。如今又逢端午节,时间可以冲淡很多往事,但母亲包的那香甜软糯的粽子,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