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6-1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桑虎:“虎将”护矿山

    摘要:位于宿州的淮北矿业集团芦岭矿,有一员“虎将”,他用耐心、细心和一股子爱钻研的“虎劲”,扎根生产一线攻坚克难,他就是淮矿工程处芦岭矿建工区机电队长桑虎。2020年工程处机电工技术比武“状元”、集团公司技

  • 摘要:6月11日,马鞍山市含山县应急管理局组织执法人员走进陶厂镇安徽德奥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开展安全生产月大检查行动。执法人员对企业内部的生产设备、消防设施、生产作业、照明设施等进行了全面安全检查。执法人员

  • 图片新闻

    摘要:日前,安徽淮北矿业集团朱仙庄矿两名群安网员正在现场排查设备隐患。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开展以来,该矿紧扣“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主题,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依法

  • “民情驿站”打通基层协商民主的“神经末梢”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积极践行政协职能,在全镇各村开通“民情驿站”,按照“哪里需要就在哪里协商”理念,因地制宜设置“板凳会”“圆桌会”“乡村夜话”等,做到“小事有我”,让“协商在基层”的大

  • 公示

    摘要: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及省新闻出版局通知精神,现对本报符合申领新闻记者证条件的人员名单予以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时间:2024年6月13日至2024年6月23日。名单:丁毓苗胡潇省新闻出版局举报电话:0

  • “节能”“智造”“焕新”助推宣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摘要:近年来,宣城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智造”“焕新”为抓手,铆足劲、拉满弓,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以生态环保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工业上加快“节能”降耗。宣城将

  • 天长:为民企引入不竭人才“活水”

    摘要:近年来,天长市充分发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人才人力资源优势,汇聚各方力量,精准赋能民营企业招引人才工作,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聚焦资源整合,构建引才“强磁场”。天长市积极整合政府、高校、科研机构

  • 蚌埠:“工伤速裁”改革模式助推工伤纠纷快处快办

    摘要:本报讯近日,蚌埠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以工伤“速裁”模式,快速成功调处了一起工伤待遇支付纠纷,申请人叶某及时领到了包含停工留薪期工资、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等费用5万元。此前,叶某在蚌埠一建筑项目工地地下

放大 缩小 默认

“节能”“智造”“焕新”助推宣城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期次:第8349期   

近年来,宣城市聚焦绿色低碳转型,以“节能”“智造”“焕新”为抓手,铆足劲、拉满弓,不断强化生态环境要素保障,以生态环保高水平保护加快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速、提质、提效。

工业上加快“节能”降耗。宣城将节能挖潜增效作为过程降碳的重要举措,一方面加快设备更新,抢抓政策机遇,以节能降碳、数字化转型等为重点,开展大规模设备更新行动。截至目前,组织摸排工业领域大规模设备更新储备项目 731 个、总投资 1440 亿元,项目数和投资额均居全省第一位。另一方面强化节能改造。对年综合能耗 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开展公益性节能诊断,诊断分析企业能耗偏高的生产工艺和用能设备,协助制定节能技改实施方案,激发工业企业节能降碳潜力。在此基础上推动绿色升级。加快以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和绿色工业园区为主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推动工业企业绿色升级。截至目前,全市共创成国家级、省级绿色工厂22家、44家,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今年一季度,全市规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下降 4.2%,高于全省平均降幅 6.7 个百分点,居全省第2位,有力助推工业发展提质增效。

产业上加快绿色“智造”。将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纳入工业强市“6543”计划,大力发展绿色智造产业。成立宣城市节能环保产业协会,组建专业咨询委员会,建设500余人的驻外专职招商队伍,重点瞄向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省市联合招商。依托华晟新能源等重点骨干企业聚力打造中国异质结光伏之都,围绕打造长三角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材料核心关键零部件,总投资100亿元的安徽(宁国)中德国际合作智能制造产业园,中鼎亚德林智能压铸低碳循环产业园、吉利宁国时代等一批重大产业集群效应初显。2023年宣城市成功入选全省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地市之一,开工生态环保产业项目31个,投资额176.2亿元,快速提升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贡献度。

出行上加快绿色“焕新”。伴随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的火热,宣城市加快绿色出行“2 公里充电服务圈”建设,大力推动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强化规划引领,编制《市中心城区新能源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专项规划(2022-2030 年)》,成立市城市充电有限公司,推进充电桩布局建设。截至 4 月底,全市新增公共充电桩 1719 个,初步建成市区“2 公里充电服务圈”。另一方面提速项目建设,建立县(市、区)充电桩建设“周调度、月通报”机制,加快县级充电桩建设进度,不断提升公共充电桩覆盖面。截至目前,全市公共充电桩覆盖乡镇数 65个,乡镇覆盖率达 81.25%。同时创新用电服务,在宣州区洪林服务区试点充电场站开放共享服务机制,根据交通流量以及公交、社会车辆不同充电需求,创新建立新能源公交和社会车辆“错峰充电”模式,提升充电设施利用率,加快普及新能源汽车,带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及产业链上下游加速“焕新”。

(周明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