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副市长、扬州市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镇长团团长张正和带领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部分成员来到仪征市恒盛机械有限公司,与企业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成员一道,就如何突破技术瓶颈、开发新技术、把握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的对话和探讨。虽然扬州市第十六批科技镇长团成员挂职期即将结束,但他们仍然奔走在创新第一线,与企业劳模创新工作室协同作战,努力做好黏合校企合作的“双面胶”、链接创新资源的“情报网”、推动创新发展的“智囊团”。
扬州是全省首家创设“科技镇长团+劳模创新工作室”这一“团室共建”工作机制的市。几年来,团室成员充分发挥科技镇长来自高校资源丰富、劳模身处企业熟悉技术的叠加优势,帮助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员工培养水平,将科技镇长团的“硬实力”和劳模创新工作室的“苦干劲”转化为企业创新发展的“催化剂”。他们连续 4 年遴选 51 名团员结对 79家劳模创新工作室,累计完成科技创新项目 400 项,推动成果转化 80 多项,被列为江苏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十大事项。
去年结对共建的一百多名团室成员,围绕扬州“613”产业集群,紧扣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连续 3 年推进科技人才“揭榜挂帅”助企专项行动和“劳模工匠助企行”活动,以科技镇长团小分队和劳模工匠助企志愿服务的形式深入走访企业,与企业劳模技师创新工作室成员一道梳排技术需求难题,并将“卡脖子”“发榜”难题带回团员派出单位,“揭榜”技术送到生产车间,累计摸排企业“卡脖子”技术需求709条,促成技术转移合作及意向合作198项,总金额1.71亿元,有效实现了创新资源的集聚与整合。
高邮经济开发区总工会依托科技团背后的高校资源优势,探寻出一条推动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充分发挥1+1>2的功效,不仅解决了企业一系列“卡脖子”技术难题,也促进了科研院所研发项目成果落地转化、项目孵化,同时在企业人才引培、示范效应上发挥积极作用,搭建企业人才培育直通车。近两年,全区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骨干到高校进行专题深造达 15 人次,12 人获得技师和工程师技术职称,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土专家”技能本领,帮助企业建立创新人才团队,有6名职工被评为“扬州市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和十大发明专利”先进个人。
扬州扬力集团副董事长、总裁林雅杰表示,扬州依托“团室共建”机制,不仅能及时有效破解企业“卡脖子”技术难题,更在人才引培、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等方面整合科教资源,让科技镇长团与创新企业联手,在攻克“卡脖子”技术中勇当“尖兵”。目前,科技镇长团已为扬力集团引进一个由10名专家教授组成的“科技智囊团”,帮助集团获得省创新团队、省“双创计划”等9项荣誉,开展专题培训活动600人次以上,团室成员共完成各类科技创新项目 13 项,解决技术难题 30 多项。扬力集团接连获批市“绿扬金凤”计划、省“首台(套)产品”等项目,极大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江苏工人报 任才办 王槐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