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滁州:“五个一”助力做实民生“食”事

    摘要:近年来,为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滁州市积极探索“五个一”服务模式,用“一餐热饭”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绘好“一张图”织密方便可及网络滁州市科学布点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首先结合文明创建

  • 传承“红船精神”

    摘要:近日,马鞍山市含山县民政局、县益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环峰镇胡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传承红船精神有我少年担当”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指导社区的孩子们制作红船模型,为孩子们讲解“红船精神”。欧宗涛/摄

  • “背包警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摘要:一部警务通、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一沓宣传材料和警民联系卡,以及为群众办理好的身份证、户口簿,满满地装了一包,这就是亳州驻村民警辅警工作的“百宝箱”——警务背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接警办案、安全宣传

  • “水不退我们就不退”

    摘要:连日来,黄山市发生多次强降雨,局地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道路冲断山体塌方……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在水库坝顶、指挥中心、清障现场,留下一个个昼夜奔忙的生动剪影。

  • 邱兴仲:“幸福就是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摘要:近日,邱兴仲再次来到阜阳市中心血站,挽起袖子献血400毫升。这已经是他连续第21年义务献血。自2003年起,邱兴仲每年两次献血,每次400毫升,累计献血量已超过1.6万毫升。53岁的邱兴仲是中石化阜阳

  • 江天明:“党员就得为乡亲们多做点事”

    摘要:日前,在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四门村松山组一片新开垦的荒地上,69岁的江天明正在忙碌着。面对乡亲们的关心,他微笑着回应:“我身体硬朗得很,村里的荒地这么多,总得有人带头干。”提起江天明,四门村的村民们话语

放大 缩小 默认

“水不退我们就不退”

——来自黄山防汛救灾一线的人物剪影

   期次:第8361期   


连日来,黄山市发生多次强降雨,局地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道路冲断山体塌方……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在水库坝顶、指挥中心、清障现场,留下一个个昼夜奔忙的生动剪影。

6月26日上午,大雨如注,打在黄山市屯溪区瑶源水库的水面上,激起一圈圈波纹。这个藏于深山中的水库,原本碧绿的水色,现已被夹带着泥沙的山区来水染黄。

受持续性强降雨影响,这个库容量 65.5 万立方米的水库,成为防汛工作的重中之重,每天都有两名基层干 部 作 为 巡 查 员 在 此 值守。屯溪区屯光镇副镇长凌林和草市社区党委副书记张金良,穿着雨衣、胶靴,正在仔细巡查水库,看水位是否过高、看坝体有无渗漏。

“水库坝下就是 325 亩水田,有 40 余户居民,坝体安全必须守住。”凌林说,目前瑶源水库已经超过汛限水位,他们正在设法降低水位,腾出库容,缓解防汛压力。除了通过溢洪道排水,现场还有一台大排量抽水泵在隆隆运转。

张金良的家距离瑶源水库不足 5 公里,但这几日,他就没在家住过。“白天晚上都可能下大雨,水库水位在涨,实在放心不下。”张金良说,作为巡查员,他们就睡在水库旁边的管理用房里,轮流值守,晚上也会打着手电筒巡查,一旦发生险情,能第一时间报告、处置。“水不退我们就不退。”张金良坚定地说。防汛救灾,需要每个人在具体岗位上尽职尽责,也需要高效的统筹协调。

在黄山市徽州区应急指挥中心,徽州区委常委、副区长方红雨正在指挥调度防汛救灾事宜。方红雨说,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全区各级党政主要领导坚持一线指挥调度,包保区领导坚守乡镇指导防汛救灾工作。9个工作专班全员在岗在位。除坐镇指挥部的干部外,其他党政干部均下沉一线。“我们严格落实预警‘叫应’机制,确保相关人员15分钟内到岗到位。”方红雨告诉记者,徽州区坚持每3小时短临预报预警,综合采取在线巡查、现场勘察等形式,全覆盖、动态抓好河道查险,目前总体态势平稳。

新安江畔的屯溪老街是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其中不乏文物保护单位。因连日大雨,往日游客熙攘的老街有些安静,屯溪老街专职消防队的5名消防员正在巡逻。

突然,队长程顺富接到消息:老街旁边的老虎山,几棵树木倒伏阻挡了道路。队员们一路小跑到达现场,与社区工作人员一起清理树枝、搬运树干,道路很快被抢通。“屯溪老街是黄山的一张名片,我们会尽最大努力守护好。”程顺富说。

清理工作结束后,程顺富回到老街的应急指挥中心,盯着监控画面,老街旁新安江的水位和街道的积水情况是他关注的重点。他说:“这几天大雨不断,我们一刻也不能松劲。”

(新华社记者 姜刚 胡锐 傅天)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