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0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滁州:“五个一”助力做实民生“食”事

    摘要:近年来,为解决好老年人“做饭难”“吃饭难”问题,滁州市积极探索“五个一”服务模式,用“一餐热饭”让老年人暖胃更暖心。绘好“一张图”织密方便可及网络滁州市科学布点建设老年食堂(助餐点),首先结合文明创建

  • 传承“红船精神”

    摘要:近日,马鞍山市含山县民政局、县益仁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环峰镇胡蒋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开展“传承红船精神有我少年担当”手工制作活动,志愿者指导社区的孩子们制作红船模型,为孩子们讲解“红船精神”。欧宗涛/摄

  • “背包警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摘要:一部警务通、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一沓宣传材料和警民联系卡,以及为群众办理好的身份证、户口簿,满满地装了一包,这就是亳州驻村民警辅警工作的“百宝箱”——警务背包。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接警办案、安全宣传

  • “水不退我们就不退”

    摘要:连日来,黄山市发生多次强降雨,局地降雨量超历史极值、多座水库超汛限水位、道路冲断山体塌方……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当地干部群众积极应对,在水库坝顶、指挥中心、清障现场,留下一个个昼夜奔忙的生动剪影。

  • 邱兴仲:“幸福就是在奉献中收获快乐”

    摘要:近日,邱兴仲再次来到阜阳市中心血站,挽起袖子献血400毫升。这已经是他连续第21年义务献血。自2003年起,邱兴仲每年两次献血,每次400毫升,累计献血量已超过1.6万毫升。53岁的邱兴仲是中石化阜阳

  • 江天明:“党员就得为乡亲们多做点事”

    摘要:日前,在池州市贵池区唐田镇四门村松山组一片新开垦的荒地上,69岁的江天明正在忙碌着。面对乡亲们的关心,他微笑着回应:“我身体硬朗得很,村里的荒地这么多,总得有人带头干。”提起江天明,四门村的村民们话语

放大 缩小 默认

“背包警务”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期次:第8361期   

一部警务通、一支笔、一本民情日记、一沓宣传材料和警民联系卡,以及为群众办理好的身份证、户口簿,满满地装了一包,这就是亳州驻村民警辅警工作的“百宝箱”——警务背包。

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接警办案、安全宣传,自推出“背包警务”工作模式以来,在亳州高新区乡村,总能看到有民警辅警骑着警务电动车,背着“警务背包”,行驶在社区、村庄、田间地头,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服务“零距离”

“这么热的天,还辛苦你们专程跑一趟把户口簿送过来,谢谢你们了,喝点茶再走……”接过驻村辅警送来的办理好的户口本,亳州高新区十九里镇80岁的村民沈德兰感动地说。

近日,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十九里派出所驻村辅警程博宇入户走访时,沈德兰询问:“家里的户口簿一直放在床垫下面,结果发霉了,看不清字了,不知道能不能换一本?”

两天后,驻村辅警就背着“警务背包”,再次来到沈德兰家中,为她送上了崭新的户口簿,并从“警务背包”里拿出一张“警民联系卡”递给她,嘱咐道:“以后有任何需要,可以随时拨打民警电话。”

程博宇说,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需要办理身份证,他们会在走访入户过程中采集信息,需要拍摄证件照的,会通知户籍民警上门拍摄,待证件办理好后尽快送证上门,让群众不用跑腿就能办理好户政业务。

守护“零懈怠”

每到农忙时节,因土地产生的矛盾偏多,民警背着“警务背包”穿梭于田地之间,苦口婆心地为群众化解纠纷。

日前,一村民在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城东派出所警民议事厅微信群中找到社区民警的号码,打电话反映,他们村头有两家人正在田地里吵架,有大打出手的态势。正在辖区骑车巡逻的驻村辅警李蔚迅速赶到现场。

经了解得知,两家人因为争夺收割机收麦子的先后顺序吵了起来,互不相让。民警先对吵架行为进行制止,随后找到农机师傅询问情况。师傅表示两家人的麦子当天都可以收完。于是,民警从邻里间的情感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经过沟通劝说,最终双方握手言和、重修旧好。

“当好群众守护者,不光要破案挽损,也要解开群众心里的‘结’。”李蔚说,在调解小矛盾、小纠纷上,“背包警务”将调解室搬到群众身边,通过边收集、边处警、边排查、边调解,及时掌握社情民意,有效预防化解矛盾纠纷,从源头上将各类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化解在基层一线。

宣传“零缺位”

“ 路上偶遇免费送鸡蛋能不能领?扫描二维码进养生群能不能进?养生群里的保健品是否可以购买?”几位老年人在大树下乘凉聊天,李蔚从“警务背包”里掏出反诈宣传手册走了过去。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打开“话匣子”,帮助老年人提高风险防范意识,树立正确的投资理财观念,捂紧自己的“钱袋子”。

“你们天天操着俺的心,俺都记住了,放心吧!”“中午别走了,搁这儿吃饭吧。”村民们热情地说。

近年来,全国多地公安创新推出“背包警务”工作模式。2023 年 9 月,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借鉴各地经验,在全区推广“背包警务”,一次性为全局73名社区民警辅警和驻村民警辅警统一配备了“警务背包”。几条板凳、一壶热茶、一席恳谈,与群众打成一片……自开展“背包警务”模式以来,在亳州高新区的社区、乡村,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一个小小的背包,不仅背起了便民服务,也承载着浓厚的警民鱼水情。

“‘警务背包’把民警工作日志、待办事项背下去,把辖区社情民意、基础数据、问题线索、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背上来,变以前的‘群众跑路’为‘民警跑腿’,有效解决了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的问题。”亳州市公安局高新区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在做好“背包警务”的基础上,将持续打造“指尖微警务”,把互动交流、预警发布、防范宣传等内容从线下“面对面”拓展到线上“键对键”。两种警务同发力,打通联系群众的“最先一米”和服务保障的“最后一米”。

(曾莹莹 王威 郑萌 文/图)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