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父亲打来电话,自豪地告诉我,他的党龄已满60年。
父亲 18 岁参军,在部队因表现突出光荣入党。在部队这块沃土上,他迅速成长,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理想和信仰。
退役后,父亲选择在公社粮站默默地奉献。他不仅尽职尽责地完成本职工作,更是主动肩负起消防、保洁和安保等职责,每日早出晚归,身影忙碌而坚定。面对母亲的担忧与不解,他总是微笑着回答:“是党赋予我新的生命,是党的光辉照亮我前行的每一步。我唯有心怀感恩,方能回馈这无尽的恩情。”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的眼神总是坚毅而温暖,他常常向我述说着他与党的故事。他说,他曾是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儿,是党给予了他参军入伍的机会,让他有了锻炼的舞台,更有了成为党员的荣光。他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党的感激之情,这份感激化作了他前行的动力,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
20 世纪 80 年代,公社粮站在变革中遭遇困境。这时,作为党员的父亲,深知肩上的责任。他毅然辞去了公社粮站的稳定工作,选择了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自主创业。他的选择,既是对党的忠诚,对未来的信念,也是作为党员应有的担当。
创业之初,父亲面临着重重困难,每一个难题都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他喘不过气来。然而,他从未放弃过,他坚信只要心中有党、有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他四处奔波,筹措资金;他虚心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他勇往直前,敢于面对市场竞争。在无数次的失败和挫折中,他逐渐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
成功之后的父亲,并未忘记初心,他带领村里的年轻人共同致富。在他的影响下,村里的年轻人纷纷加入创业的行列,他们共同努力,携手前行,让一度贫穷落后的小村,逐渐焕发出勃勃生机。
如今,父亲已年逾八旬,但他的习惯依旧未变。他每日收看《新闻联播》,读书看报,了解国家大事。他按时交纳党费,时刻关注村民需求,主动出谋划策,贡献着一名老党员的余热。
在父亲的影响下,我于 1995 年光荣入党,至今已有二十九载。我时常感慨,家有老党员引路,我们应更加坚定信仰、永葆本色,让党的光辉永远照耀我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