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山如海,渺渺茫茫。她朦胧多姿的存在,拉近大地与天空的距离,一路延伸到遥远的苍茫烟雨中。阔朗的新安江,平静地蜿蜒在群山之间,流入越来越深的佳境。融山合水的古老徽州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水墨画卷,汇聚江南的灵气与诗意,让旅者停下匆忙的脚步。
从黄山市区到休宁白际险峻的徽州天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细雨霏霏。河南来的新同事老宋对沿途的一切都感到好奇,打开车窗让凉爽的雨丝亲吻着脸,一半羡慕一半抱怨,不停地说:“黄山这地方天天下雨。”“可不是嘛,梅雨季节。”初来乍到的外地人,一般分不清黟县和歙县,老宋是个例外,分得清清楚楚。
穿行在绿海中的甬道,耳畔除了空灵的鸟语蝉鸣,还有偶尔听到的轻柔舒缓的徽州方言,古老且清新,让老宋云里雾里。皖南的山是一把折扇,只能看到它的一面。山里的雨景,呈现一种独特的美,也蕴藏更多风景。路像个梯子搭在云端,然后一股子劲地抬升,把我们带入一处陡坡上的亭。雨停歇了,逡巡的目光,看不完一波波的山,高清的镜头,拉不近一层层的云。最好的欣赏就是凝望,放下手机和相机。山的褶皱,藏着云雾,云雾拖曳着细长的身体,轻盈地腾空而起,却一回头又钻进森林,缠绵的是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云雾恣意涂抹翠绿的青山,青山一点点褪了颜色,白的云雾,黛的山脉,像一幅清简的水墨画,层层叠叠延伸到天际。一层云雾一层山,雨水溶解了线条,难分彼此。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山是大地的骨架,河是大地的血脉,远虚近实,山起伏着轮廓,江曲折着光芒,一笔一画,粗细深浅,有山立体的质地,有水流泄的动感,勾勒出徽州万水千山。老宋停止了对江南湿气的抱怨,安静地屏声敛息,凝望重瓣千层的如花群山,他说所有梦里出现过的风景,都在眼前出现。水墨徽州,正把它蕴藏的内容一幅幅呈现。雨停了又下,下了又停,弹奏出不同的节奏。云淡了又浓,浓了又淡,演绎着万般的旋律。烟雨充盈着徽州的大地和天空,为想象和诗意提供了更多的空间,让它们尽情飞扬。
夏日的风刮走几缕云雾,露出几栋房屋,浮现一个村庄。细雨满天风满院,白墙黛瓦像一个鸟巢,挂在山水间,被团团云雾包裹,被层层群山掬捧。山麓,山腰,甚至山顶上,烟雨暗千家。这些雨中的“鸟巢”,在徽州土地温暖的怀抱里,宁静安逸。竹木深处,高低起伏的马头墙内传来似有若无的家禽鸣叫、人声喁喁。
我们掉头准备下山,蓦地,一束阳光从云端倾泻而下,幻境般穿过一团升腾的云雾,照射大地。车玻璃上的阳光闪闪烁烁,我们不敢启动车子,生怕惊动了这缕明亮。只是片刻,阳光又收回光辉,云雾重新弥漫。一路下山,且听风吟,我们缄默着。莫非连绵的梅雨只是铺垫,是要衬托那短暂、美丽又温暖的一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