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飞瀑映虹

    摘要:

  • 凉床上的暑假

    摘要:在岁月的幽深角落,凉床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承载着我童年暑假的欢乐与梦想,也映射出生活的沧桑变迁和我步步走来的成长轨迹。凉床,以其朴实的木质结构和绷着的绳网,构建了一个独属于我的夏日小天地。那木头,或

  • 邂逅老朋友

    摘要:一鸟高唱,众鸟应和。差不多的身量,差不多的腔调,不时有一阵阵动听的鸟鸣声,从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自然”展厅宽大的落地窗边传来。一只,两只,十只,几十只……估计有几百只,集结在一起。这些特殊的“市民

  • 蛙鸣声中捉泥鳅

    摘要:七月里,农民们种下的水稻已有一尺多高,壮实不已。每到傍晚,夕阳西下,田野里便蛙鸣四起。暑热下,出来透气和找食的小泥鳅布满水田。如果是在儿时,早已经按捺不住,提着小水桶,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边“斩泥鳅”了

  • 境由心生

    摘要:周末,我与母亲一同整理衣柜,我不禁笑道:“妈,您这深色调的衣物可真不少啊!”母亲微微一笑,应道:“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对这些明艳的大红色、玫红色满心偏爱了。”紧接着,母亲回忆起我儿时的场景,柔声说

  • 藏在大山深处的“画家村”

    摘要:那天,偶然从微信朋友圈中,见到一陈姓朋友所在的村里,正在举行祭拜古画的活动,如此古老而原始的仪式,引起我莫大兴趣。古画是易碎的,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足以让其灰飞烟灭。而一个小山村,能完整保留18幅古画,

放大 缩小 默认

境由心生

   期次:第8378期   作者:□徐静

周末,我与母亲一同整理衣柜,我不禁笑道:“妈,您这深色调的衣物可真不少啊!”母亲微微一笑,应道:“是啊,不知从 何 时 起 ,我 就 对 这 些明 艳 的 大 红 色 、玫 红 色满心偏爱了。”紧接着,母亲回忆起我儿时的场景,柔声说道:“记得你小 时 候 特 别 喜 欢 红 色 ,每年过年都缠着我给你买红外套……”

岁月如潺潺溪流,无声淌过,我对颜色的喜好不断变化。小时候喜欢热情的红色,青春期对象征着甜美与纯真的淡粉色一往情深。时至今日,衣柜里尽是米白、咖色、薄荷绿等素雅清淡之色。

颜色喜好的变迁见证着内心的成长历程,在饮 食 偏 好 方 面 ,亦 是 如此。儿时,我对苦瓜厌恶至极,那苦涩的滋味,在味蕾上留下了刻骨铭心的抗拒印记。每逢母亲将其端上餐桌,我总会远远躲开。然而,时光的磨砺让我的心境日益开阔,开始尝试接纳苦瓜,竟也能品味出那苦后的缕缕清甜。这恰似生活中的挫折,当我们转换心境,将其视作成长的磨砺,便能从中获取无尽的力量与智慧。

从饮食口味到阅读的抉择,我内心的变化宛如无声的细流,悄然涌动。中学时代,我痴迷于席慕蓉那如丝绸般柔美的文字、苏童那精雕细琢的文风、三毛那绚烂且充满童趣的笔触;步入大学,转而倾心于丰子恺那平淡却耐人寻味的作品;毕业后开启业余写作之旅,起初追求辞藻的华丽与氛围的渲染,如今年过三十,却愈发欣赏汪曾祺那平实中蕴含深刻哲理的语言。

境由心生,这短短四字,蕴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它昭示着我们所处的境遇和周遭的环境,在极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内心的认知与态度。正如儿时的我钟情红色,那是内心天真无邪、渴望展现自我的真切映照;后来对颜色喜好的接连转变,亦是内心需求的鲜明表现。

苏轼一生波折起伏,屡屡被贬,却能以豁达开阔的胸怀吟出“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豪迈词句。即便身处艰难困境,他内心的乐观与坚毅,让他眼中的世界始终充盈着诗意与美好,这无疑是“境由心生”的生动诠释。

无论是个人的喜好更迭,还是古人的豁达胸怀,都在深刻地诠释着“境由心生”的真谛。恰如我的一位友人,初入职场时,被激烈的竞争压得几乎窒息,只感四周皆是荆棘与阻碍,心情沉郁到极点。可当他调整心态,以积极进取之态直面工作中的难题时,竟惊喜地发现同事们友善可亲,工作也不再那般令人苦不堪言。

在岁月的悠悠长河中,我自己的心境也在持续蜕变。曾经,我竭力想要融入那些不属于自己的世界,强颜欢笑,追逐那虚幻的情感。所幸,时间宛如一面清澈透亮的镜子,让我逐渐认清自己内心的真实渴盼。曾经那些张扬的色彩渐渐褪去,如今,只留下一份宁静与清欢与我相伴。

正所谓“心若向阳,无畏悲伤”。生活恰似奔腾不息的滔滔江水,我们的喜好与情感也随之起伏流转。境由心生,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岁月馈赠给我们的珍贵礼物,引领我们在人生的漫漫征途中不断领悟、持续成长。那么,就让我们以心为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绚丽风景。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