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7-2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飞瀑映虹

    摘要:

  • 凉床上的暑假

    摘要:在岁月的幽深角落,凉床宛如一位沉默的见证者,承载着我童年暑假的欢乐与梦想,也映射出生活的沧桑变迁和我步步走来的成长轨迹。凉床,以其朴实的木质结构和绷着的绳网,构建了一个独属于我的夏日小天地。那木头,或

  • 邂逅老朋友

    摘要:一鸟高唱,众鸟应和。差不多的身量,差不多的腔调,不时有一阵阵动听的鸟鸣声,从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自然”展厅宽大的落地窗边传来。一只,两只,十只,几十只……估计有几百只,集结在一起。这些特殊的“市民

  • 蛙鸣声中捉泥鳅

    摘要:七月里,农民们种下的水稻已有一尺多高,壮实不已。每到傍晚,夕阳西下,田野里便蛙鸣四起。暑热下,出来透气和找食的小泥鳅布满水田。如果是在儿时,早已经按捺不住,提着小水桶,和小伙伴们一起到田边“斩泥鳅”了

  • 境由心生

    摘要:周末,我与母亲一同整理衣柜,我不禁笑道:“妈,您这深色调的衣物可真不少啊!”母亲微微一笑,应道:“是啊,不知从何时起,我就对这些明艳的大红色、玫红色满心偏爱了。”紧接着,母亲回忆起我儿时的场景,柔声说

  • 藏在大山深处的“画家村”

    摘要:那天,偶然从微信朋友圈中,见到一陈姓朋友所在的村里,正在举行祭拜古画的活动,如此古老而原始的仪式,引起我莫大兴趣。古画是易碎的,几百年的风风雨雨,足以让其灰飞烟灭。而一个小山村,能完整保留18幅古画,

放大 缩小 默认

邂逅老朋友

   期次:第8378期   作者:□庆红

一鸟高唱,众鸟应 和 。 差 不 多 的 身量,差不多的腔调,不时有一阵阵动听的鸟鸣声,从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自然”展厅宽大的落地窗边传来。

一只,两只,十只,几十只……估计有几百只,集结在一起。

这些特殊的“市民”,如意气风发的少年,身体里存储了太多的活力需要挥霍,它们不断地在草坪上蹦跳,一时“呼”地起飞,一时又“噌”地落下 ,没 有 一 刻 消 停 。还有个别调皮的,径直跳上窗台,尾巴像半边蒲扇翘得老高,正好奇地打量着展厅内那对在树洞里紧紧依偎的鸳鸯……

这是一个温暖的暗示。

恍惚间想起了一些往事。灰喜鹊俗称“山蛮子”,外形小巧,身姿俊俏,喜伴人而居,在村人眼里,它们是“报喜鸟”,我也一直认为它们是吉祥鸟。然而,生态是脆弱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前些年,由于城市建设、气候变化等影响,导致鸟的安居之地伤痕累累,就连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也被成片的蓝藻污染了水体。

“此地不宜久留。”动物们奔走相告,貉、猪獾、黑领椋鸟、大山雀等本地常住“居民”纷纷搬家,就连我们的好邻居灰喜鹊,也纷纷撤离。我已多年没有看到过它们的身影了。

多么美好的相遇啊!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邂逅,它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相信,它们也热爱这方土地,相逢的刹那,我的眼眶不禁有些发红……

不像孩子搭积木,想恢复就能恢复。我们合肥的生态为何能恢复得如此之快?

这应该归功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号角的吹响。我们合肥也不甘落后,不仅大面积植树种草,用湿地涵养生态,还依托科创资源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光谱技术”让污染源现形,“大气CT”为空气质量把脉……中国科学院的刘文清团队还用近一年的时间研制出水体监测仪器,在巢湖的综合治理中,该仪器发挥了很大作用。

鸟儿最能感知环境的变化,纵目远眺,但见现今的庐州大地,林深叶茂,湖光潋滟。这一刻,喜鹊竟越聚越多,每一只鸟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奖状,相信只要生态搞好了,我们不仅会邂逅老朋友,还会遇见新朋友。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