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鸟高唱,众鸟应 和 。 差 不 多 的 身量,差不多的腔调,不时有一阵阵动听的鸟鸣声,从合肥市科技馆蜀西湖馆区“自然”展厅宽大的落地窗边传来。
一只,两只,十只,几十只……估计有几百只,集结在一起。
这些特殊的“市民”,如意气风发的少年,身体里存储了太多的活力需要挥霍,它们不断地在草坪上蹦跳,一时“呼”地起飞,一时又“噌”地落下 ,没 有 一 刻 消 停 。还有个别调皮的,径直跳上窗台,尾巴像半边蒲扇翘得老高,正好奇地打量着展厅内那对在树洞里紧紧依偎的鸳鸯……
这是一个温暖的暗示。
恍惚间想起了一些往事。灰喜鹊俗称“山蛮子”,外形小巧,身姿俊俏,喜伴人而居,在村人眼里,它们是“报喜鸟”,我也一直认为它们是吉祥鸟。然而,生态是脆弱的,承载力也是有限的。前些年,由于城市建设、气候变化等影响,导致鸟的安居之地伤痕累累,就连烟波浩渺的八百里巢湖,也被成片的蓝藻污染了水体。
“此地不宜久留。”动物们奔走相告,貉、猪獾、黑领椋鸟、大山雀等本地常住“居民”纷纷搬家,就连我们的好邻居灰喜鹊,也纷纷撤离。我已多年没有看到过它们的身影了。
多么美好的相遇啊!这不是一次普通意义上的邂逅,它引发了我很多思考。我相信,它们也热爱这方土地,相逢的刹那,我的眼眶不禁有些发红……
不像孩子搭积木,想恢复就能恢复。我们合肥的生态为何能恢复得如此之快?
这应该归功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让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号角的吹响。我们合肥也不甘落后,不仅大面积植树种草,用湿地涵养生态,还依托科创资源守护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全力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光谱技术”让污染源现形,“大气CT”为空气质量把脉……中国科学院的刘文清团队还用近一年的时间研制出水体监测仪器,在巢湖的综合治理中,该仪器发挥了很大作用。
鸟儿最能感知环境的变化,纵目远眺,但见现今的庐州大地,林深叶茂,湖光潋滟。这一刻,喜鹊竟越聚越多,每一只鸟都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奖状,相信只要生态搞好了,我们不仅会邂逅老朋友,还会遇见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