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做好第三批省级水网先导区、第二批市级和县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工作的通知》,合肥入选第二批全国市级水网先导区。本次市级水网先导区争创工作,合肥市在全国 10 个入选地市中位列第三,也是安徽省第一个获得此项荣誉的地市。
建设国家水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保障国家水安全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统筹解决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问题的关键举措。此次合肥成功入选先导区,对全面保障新时期水安全、支撑合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合肥是构建安徽现代水网的主通道、主骨架和主战场,拥有巢湖、董铺水库、大房郢水库等大型调蓄场所,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河流水系、长藤结瓜的灌溉渠系。2023年8月,《合肥市现代水网建设规划》获市政府批复,《规划》提出,至2035年,构建“大湖调蓄,三河通江;六渠引调,四水汇肥;百库保源,多廊清水”的合肥骨干水网总体布局,为新时代合肥现代化建设迈步新征程提供强力支撑和兜底保障,绘就“一湖漾漾拥名城,三河浩浩汇长江,六渠粼粼润庐州,百库澄澄织清韵”的美丽画卷。本次申报的先导区项目全部从列入《水网规划》的防洪保安、水资源调配、水生态修复、数字孪生等项目库中筛选,特别考虑了先行实施的项目均能独立生效和作用较大,再与后续实施的项目一起发挥更大效益,项目总投资104.1亿元,力争用2年时间完成。
作为水网先导区,合肥市将坚持遵循“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国家水网建设规划纲要》《安徽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近期与远期、需要与可能,全面提升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相适应的水安全保障能力,为建设安徽现代水网、国家骨干水网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合肥经验。
(李雨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