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8-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好人刁工

    摘要:刁工,五十来岁,高个子,壮壮实实,就像一棵树竖立在你面前。刁工身兼两职,既是老师,又是兼职水电工。山区学校规模不大不小,十个班级,400多名师生。水电方面的大事小事还真不少,何况还有教学任务,刁工就显

  • 在精神上富养自己

    摘要:杨绛先生在百岁感言中说:“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钱锺书说:“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杨绛和钱锺书都是高级知识分子,

  • 屯溪,烟水千秋照晴岚

    摘要:我认识屯溪,最早来自爷爷讲述的往事,家住歙县竦坑深山,茶,是赖以生存的依托。爷爷卖茶,绕道徽州府城,去更远的屯溪,肩挑背扛,来回多行百余里,只因屯溪是皖南最大的茶市。爷爷手工制作的“屯绿”茶被称为“绿

  • 五河的桥

    摘要:五河县城四面环水,因五水汇聚而得名,淮浍漴潼沱如五条绿带将县城揽入怀中,故有“皖北水乡”之称。五河是我的家乡,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童年时,从乡下到县城是件颇费周折的事情。在记忆深处,每次坐在父亲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屯溪,烟水千秋照晴岚

   期次:第8396期   作者:□江成章

我认识屯溪,最早来自爷爷讲述的往事,家住歙县竦坑深山,茶,是赖以生存的依托。爷爷卖茶,绕道徽州府城,去更远的屯溪,肩挑背扛,来回多行百余里,只因屯溪是皖南最大的茶市。爷爷手工制作的“屯绿”茶被称为“绿色的金子”,承载着一家人生活的希望。

屯溪,古为休宁首镇,因屯溪三江口设黎阳率水码头,是徽州人梦开始的地方。东汉末年,黎阳老街兴起。因三省通衢的水运条件,成为皖浙赣边陲商业中心。

早在唐朝时期,古徽州地区就已经是全国著名的产茶区。屯溪茶号林立,客商云集,“未见屯溪面,茶香飘十里”。

屯溪老街遗存的宋、明、清古建筑,在历史长河里沉淀,斑驳而古朴,诉说着徽州的历史与沧桑。我常常漫步于老街,在逼仄的街巷里仰望,檐牙翘边在湛蓝的天空中划出一道弧线,那是浩瀚无际的书卷,徽商的故事就藏在时光的隧道里,在日出日落中,翻走一页页的光影。饱经风霜的门楼瓦片上,苔藓生机勃勃。楼上的女子靠在窗台上,似乎是在望着南来北往的人们,期盼着夫君的归影出现在灯火阑珊处。更多的守望,是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石板路上写满了沧桑,历经千年磨砺,温润不已。像我爷爷一样的茶工们,那一双双坚韧而有力的双脚,将路磨出了凹凸不平的形态。穿越时光,犹闻街巷里那些脚步声、吆喝声、问候声、算盘声,以及抑扬顿挫的二胡声、高亢激昂的徽剧声,岁月烟火袅娜,人间朴实无华。

两岸纤夫的号子,悠远而低沉。暮霭中,万家灯火闪烁,江上渔火点点,形影缱绻,也是妙曼的静怡。船坞中枕水声而眠,梦幻如诗,那是郁达夫笔下的屯溪。此时,水的博大承载了这座城市宁静的灵魂:

新安江水碧悠悠,两岸人家散若舟。几夜屯溪桥下梦,断肠春色似扬州。斗转星移,时间指向2022年。三月江南,草长莺飞,烟雨袅袅。屯溪在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发出亮丽的光彩。

这座历史名城,拭去了历史的浮尘,多国外长齐聚屯溪。这场在屯溪举办的“春季外交”,延续了中国人“以茶会友”的传统,屯溪这座历史茶城,走上国际舞台,承担起传递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文化使者角色。在“粉墙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花格窗”的古徽州建筑群中,迤逦的新安江畔,掩映在烟雨的水墨画卷中,品一口徽州茶,情意绵绵,韵味幽远。

屯溪的历史是厚重的,程氏三宅、徽州漆器髹饰技艺、程大位珠算法、徽墨制作技艺等众多文化遗产,让它充满了历史文化底蕴。在全面推进建设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过程中,屯溪,聚焦徽文化,紧抓文旅产业新坐标,加快“山水村夜”打造,以老街、河街、黎阳街巷、柏树街等为重点,积极培育夜间消费、特色美食、非遗演艺,扎实做好农文旅一体发展大文章,打造更多乡村休闲旅游目的地,让屯溪真正成为“烟雨大黄山、心灵休憩地”,提升“国际会客厅”知名度和美誉度。

如果说,古街、古巷、古桥、古居保护,挖掘徽文化内涵是这座城的“文化味”,那么,茶业的繁荣和发展无疑是这座城的“烟火气”。“大黄山”创意则是让徽文化元素更多融入文旅、康养、休闲中。

黄山还是那座山,而屯溪,已脱胎换骨,经久不息的茶香,飘荡在时代的春天。以历史文化名城的高度,以灿烂徽文化的厚度,重新展现在人们的视野,这是多么豪迈的征程。

水墨徽州,诗意屯溪,烟水千秋照晴岚。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