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青阳县:深化“乡村著名行动”释放资源要素活力

    摘要:池州市青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助力乡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有效发挥了地名的基础性作用。织密地名网络青阳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

  • 黄山市屯溪区:小份菜”引领绿色消费“新食尚”

    摘要:“赵先生,5个人我们建议选择小份菜就可以了。”近日午餐时间,黄山市屯溪区华山徽宴点餐区,同一款菜两个规格、两种价格,服务员根据就餐人数,正为顾客提供点菜建议。当下,餐饮市场绿色消费“新食尚”兴起,屯溪

  • 打通“神经末梢”推进基层治理

    摘要:本报讯近日,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村民陈某到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厅反映问题。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和专职调解员当天就联系派出所、村干部及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人员通过邻里“情”入手,耐心与双方当

  • 巧手剪纸迎国庆

    摘要:近日,在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华阳社区,83岁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洪诗成展示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创作的“祖国万岁”“祝福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剪纸作品。欧宗涛/摄

  • 徐建强:一片“兵心”为家乡

    摘要:在军营,他身着戎装,是保家卫国的铁骨硬汉;归乡后,他化身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奋战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他就是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洋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建强。在部队,徐建强是一名实打实的优秀士

  • 船舶“治污”,守护一江碧水

    摘要:“‘鲁济宁货6102’号货船需要我们去收垃圾,现在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近日,船舶污染物接收船“长江环保1218”号船长裴学宇接到工作信息。很快,这艘船就从长江池州段远航码头向附近的锚地驶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池州市积极推进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覆盖——

船舶“治污”,守护一江碧水

   期次:第8420期   

“‘鲁济宁货 6102’号货船需要我们去收垃圾,现在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近日,船舶污染 物 接 收 船“ 长 江 环 保1218”号船长裴学宇接到工作信息。很快,这艘船就从长江池州段远航码头向附近的锚地驶去,将该货船上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全部接收完毕。

这一幕是池州市推进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守护一江碧水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池州市持续开展船舶垃圾污染整治,进一步加强长江池州段生态环境保护。

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是船舶上的三大类污染物,如果得不到规范收集和有效处置,将影响生态环境和水质安全。“去年年底,我们船舶污染物智能接收系统加装了智能数据采集终端和流量计量表,生活垃圾可自动称重,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可自动计量。”裴学宇介绍,船舶污染物接收船能及时上传相关数据,在“船E行”APP上形成记录,船舶污染物接收的地点、种类、数量全 都 一 目 了 然 。 截 至 目前,进出池州市所有码头的船舶船员都下载了“船E行”APP 手机客户端,可免费呼叫船舶污染物接收船靠近回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污水,实现船上污染物“全打包”。

船舶污染物被收集上岸后,再通过第三方有资质的转运处置单位定期处置。今年前 7 月,池州市共接收船舶垃圾81.19吨、生活污水6516 立方米、含油污水9.7立方米,船舶垃圾接收率、转运率、处置率均为100%。

为推动源头治污,池州市不断强化船舶污染物交接过程监管,实施“黑名单”制度。当船舶被纳入“黑名单”管理后,3个月内禁止在池州港靠泊作业。今年以来,池州市共检查码头及生产性泊位120家次、船舶1406艘次,发现并及时整改问题109项,4艘船舶被列入2024年第一批“黑名单”。

如今,“绿色岸电”成为船舶待闸期间主要的动力来源。“过去,船上全靠柴油发电,大量船舶停靠待闸期间造成燃油污染,并且有害气体排放多、发电费用高、运行噪声大。”池州市交通运输局港航科科长柳青青介绍,“绿色岸电”是指当船只靠岸期间,停止使用自备的柴油发动机而转用陆上的电力,可降低船舶在停靠期间的污染物、噪音及温室气体排放。

为加大降污减排力度,池州市着力推进岸电建设,截至今年7月底,全市24家港口企业非液货生产经营性泊位 71 个,安装岸电泊位数 71 个、安装率100%,安装岸电桩(箱)总数 71 套、标准率 100%,配备标准接插件总数117个、标准率100%,实现岸电设施在全市港口泊位全覆盖。

绿色发展带来好风光。秋季,站在长江池州段岸边,一艘艘污染物接收转运船穿梭于江面,不时有过往船舶停靠岸边、充电休整。随着池州市全面启用岸电信息系统,实现了岸电使用、监管全面融入港口和船舶岸电智慧服务体系,船舶靠港岸电应用尽用率显著提升,有效减少了碳排放,促进了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与此同时,池州市在全省率先落实船舶垃圾免费接收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接收设施智能化升级改造,推广普及“船 E 行”电子监管与服务系统,助力污染物“交接转处”全流程闭环管理,确保靠港和待闸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全力守护长江池州段一江碧水。(潘欢欢)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