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09-23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青阳县:深化“乡村著名行动”释放资源要素活力

    摘要:池州市青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助力乡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有效发挥了地名的基础性作用。织密地名网络青阳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

  • 黄山市屯溪区:小份菜”引领绿色消费“新食尚”

    摘要:“赵先生,5个人我们建议选择小份菜就可以了。”近日午餐时间,黄山市屯溪区华山徽宴点餐区,同一款菜两个规格、两种价格,服务员根据就餐人数,正为顾客提供点菜建议。当下,餐饮市场绿色消费“新食尚”兴起,屯溪

  • 打通“神经末梢”推进基层治理

    摘要:本报讯近日,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村民陈某到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大厅反映问题。镇综治办工作人员和专职调解员当天就联系派出所、村干部及双方当事人,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人员通过邻里“情”入手,耐心与双方当

  • 巧手剪纸迎国庆

    摘要:近日,在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华阳社区,83岁的市级非遗传承人洪诗成展示其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创作的“祖国万岁”“祝福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剪纸作品。欧宗涛/摄

  • 徐建强:一片“兵心”为家乡

    摘要:在军营,他身着戎装,是保家卫国的铁骨硬汉;归乡后,他化身为乡村振兴的“领头雁”,奋战在乡村振兴“新战场”。他就是宣城市旌德县白地镇洋川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徐建强。在部队,徐建强是一名实打实的优秀士

  • 船舶“治污”,守护一江碧水

    摘要:“‘鲁济宁货6102’号货船需要我们去收垃圾,现在已经准备完毕,随时可以出发。”近日,船舶污染物接收船“长江环保1218”号船长裴学宇接到工作信息。很快,这艘船就从长江池州段远航码头向附近的锚地驶去,

放大 缩小 默认

青阳县:深化“乡村著名行动”释放资源要素活力

   期次:第8420期   

池州市青阳县认真贯彻落实“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相关要求,近年来全面加强乡村地名管理,夯实乡村治理基础,助力乡村资源要素活力释放,有效发挥了地名的基础性作用。

青阳县不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命名设标,夯实路名网,对主城区道路及街巷路名牌重新规划设计,在 71 条道路新设置灯箱式路名牌 18 块、单立柱式 T 形牌 240块;摸排近年新增街巷路、桥梁等设施名称,对有地无名、一地多名、擅自命名等问题进行规范管理,共命名备案 17 条村道;通过高德、百度等地图软件规范采集上图农家书屋、文化广场、老年食堂、乡村服务站、公厕等公共服务设施 572 个,对116 个地址迁移、联系方式、营业状态和时间更改等问题及时纠错,极大满足了群众出行和生产生活的需求。

青阳县紧抓乡村振兴重要机遇,深度挖掘、精心打造地域特色产品,激发了乡村产业发展动力。其中,九华黄精、黄石溪毛峰和东堡石磨麻油三大地名特产显著提升了当地的经济活力。

九华黄精作为“一县一业”农业主导产业,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等称号。目前,青阳县九华黄精种植面积4.3万亩,全产业链年产值17亿元。黄石溪毛峰是青阳县传统历史品牌,2018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近年来,青阳县严格落实省茶产业振兴发展要求,以黄石溪毛峰为核心,坚持茶叶产量和品质双提升。全县现有茶园面积3.32万亩,年产值达1.15亿元。东堡石磨麻油制作技艺于2022年获批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产品深受群众喜爱。

青阳县现有历史遗迹、古迹 400 余处,非物质文化遗产 75项。为深入挖掘乡村地名文化资源,近年来,县政府投入千万元实施了国保太平山房和曹氏宗祠等一批重点文物修缮保护,建成省级非遗工坊 2 处、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2 个。青阳县立足生态资源优势,推动“旅游+”多业态协同发展,成功举办池州青阳徒步大会、“青山之阳·九华原乡旅游季”系列活动,创成国家体育产业基地。

青阳县以“互联网+地名”模式设立一批特色乡村地名二维码。游客在 230 个美丽乡村和旅游道路中,扫描标志上的二维码,即可获取旅游咨询、历史文化介绍、农特产品推荐等信息。同时,该县精心策划推出“古祠生辉之旅”“诗意山水之旅”“疗愈康养之旅”等多条主题旅游线路,其中不但包含莲峰云海、九子岩、将军湖等热门旅游景区,还涵盖金银花、皖南土鸡、野生葛粉等当地农特产品销售。

此外,聚焦乡村地名,该县全力讲好中国·陵阳“寻踪屈原”“走近宾山游击根据地”等地名故事,线上线下融合,加大地名文化传播力度,提升了青阳知名度。(李平)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