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新服装身上穿,开着小车去上班”,这种以前在煤矿想都不敢想的情景,如今在中煤新集楚源设备维修公司已经成了普遍的现象。
近日,该公司一矿综修车间的职工夏雨一大早就来到了工作岗位——操控数控机床为各生产车间综机设备维修加工配件。只见他熟练地将工件毛坯在工作台上夹持好,关好防护门,在操作面板上输入加工数据,数控车床便自动运转起来,他只需轻松地站在设备旁观察加工进度即可。
在没有引进数控设备之前,车间使用的是普通车床加工配件,需要人工操作。作业人员不光要眼快、手快,还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体力,一个配件要反复地加工测量。一天工作下来,不仅满身都是油渍和锈迹,还累得直不起腰,加工出来的配件也很难在规格上达到统一。自动化设备的引进,把重复的操作留给了设备,极大减轻了职工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加工精度,让加工岗位变得轻松、整洁。
这样的改变在其他工种岗位也悄然发生着。在液压班,新引进的超声波清洗机用机洗替代了又脏又累的手工清洗,让旧阀件清洗变得轻松简单。从事清洗工作的朱晓伟开心地说:“原来坐在清洗池前洗件,一个班下来被清洗液熏得都吃不下饭。有了清洗机以后,只需将旧阀件放在清洗篮内推到机器内,在控制面板上操作就行了。清洗过程由机器自动完成,清洗的效率成倍提高,清洗的效果也是手工清洗远远达不到的。”
在铆焊班,原来的那种埋头烟雾中、大汗淋漓、满面灰尘的电焊工形象被彻底地改变。操作人员戴着护目镜、拿着遥控器在观察操纵着设备,不远处焊接机器人灵活挥动着长长的手臂在工件上均匀的划动着,闪亮的电弧激起一串串飞舞的焊花。在数控火焰切割台上,六七套火焰切
割枪在铁板上流畅地划出各种各样的形状,作业人员只需用夹子将一件件切割光滑、规格统一的产品取出来,整齐地摆放在成品区域即可。
为不断提高工作效率,适应生产需要,同时改善职工的工作条件,减轻职工劳动强度,该公司将“四化”工作作为“保安、提质、创效”的突破口,以实现“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标准化作业、信息化提效”的工作目标,一方面不断引进相关领域内先进的设备和新工艺,另一方面加大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力度,实现“物”与“人”的同步改变,“硬件”与“软件”的协调发展。
该公司技术科负责人张辉介绍说:“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极大改变了我们单位人员紧张、工作效率低下、产品质量不稳定的被动局面。设备维修岗位不再是以前的‘一脸灰、一身油’的狼狈形象,职工们的满意度、幸福指数在不断地提高。”
(陈海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