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1-04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铜陵市立体式推进市场改革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铜陵市在企业开办、证照分离、市场退出等方面持续深化市场改革,对标先进地区深入思考,努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推动政务服务向更高水平迈进。企业开办“系统集成”。持续推进企业开办“六个一”

  • 我省五年累计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税缓费3962亿元

    摘要:本报讯11月1日上午,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近年来,我省财政锚定“三地一区”战略定位,优化资金资源配置,提升财政资金绩效,赋能全省高质量发展。近两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预算支出

  • “云端公路”通山乡

    摘要:近日,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蜿蜒盘旋的公路宛如玉带环绕山间,与云雾以及色彩斑斓的山林交相辉映,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不断加大对农村公路的建设和管护力度,打通山区群众出行通道,

  • 《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发布

    摘要:本报讯近日,在2024年世界标准日主题活动上,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发展状况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对2023年安徽省标准化工作情况进行了全面总结和回顾,全面展示和客观分

  • 为什么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

  • 全省职工疗休养工作推进会暨大黄山职工疗休养宣传推介活动举行

    摘要:本报讯10月31日至11月1日,全省职工疗休养工作推进会暨大黄山职工疗休养宣传推介活动在池州石台举行。安徽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徐发成出席活动并讲话。池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贺东致欢迎辞,浙江省总工会党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要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

   期次:第8447期   

新华社北京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完善社保关系转移接续政策。”这是提升我国社会保障水平、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迫切需要,也是增进人民福祉、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第一,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相应社保制度很有必要。灵活就业是指在劳动时间、收入报酬、工作场所、保险福利、劳动关系等方面不同于建立在工业化和现代工厂制度基础上的就业形式,主要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等就业方式。2023 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在2亿人左右。农民工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主要从事非农业的农业户口人员。2023 年,全国农民工 2.98 亿人,其中外出农民工 1.77 亿人。新就业形态人员是指依托互联网平台就业的人员,主要包括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互联网营销师等。第九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全国新就业形态人员达8400 万人。我国已进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阶段,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的涌现开辟了就业市场新空间,拓展了劳动者就业增收新途径,激发了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新动能,在保就业、稳就业、扩就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健全相应社保制度,是确保国家社保制度有效覆盖的需要,也是通过稳定就业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第二,现行的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社会保障制度是针对传统就业方式设计的,难以有效适应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我国现有的劳动法律制度是以传统的劳动关系为基础设计的,滞后于就业形态新发展,难以适应数字经济时代灵活化、复杂化、多样化的用工形式。依据我国的劳动法律制度和劳动仲裁、审判实践,劳动者权利保障必须以劳动关系为前提,如果不能被认定为劳动关系,则劳动者的劳动和社会保险权利就很难获得法律的保护。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就业方式灵活、就业门槛低容量大、工作任务自主多元、主要用工方式依靠平台,劳动关系缺乏明确界定和规范。加之平台企业为降低用工成本,采取加盟、代理、承揽等方式拉长用工链条,或让劳动者注册为个体工商户成为商事主体来规避劳动关系,导致这些劳动者劳动关系认定难、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社会保险不足、劳动权益保障有盲区,劳动者的风险不能通过社会化的方式有效化解。完善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就是要及时有效解决存在的这些问题。

第三,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重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抓紧研究制定保障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权益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体系,落实完善各项支持和保护政策措施。要提高社保政策的灵活性和包容性,全面取消在就业地参保户籍限制,引导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参加社会保险。要引导企业完善行业公约和行业标准,加强自律、依法用工,自觉履行其应当承担的用工和权益保障责任。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监管,加强对企业用工方式的监督和合法性审查,对不合理用工现象加大监管和惩罚力度。要积极开展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使其覆盖更多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要大力实施劳动权益保障专项行动,从公平就业、工资支付、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平台规则算法等方面补齐权益保障短板,推动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