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1-28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小小监督员,集聚企业发展大能量

    摘要:“告诉大家一个好事儿,咱们宿舍净水机滤芯已经更换!大家还有哪些关于宿舍管理的好想法,尽管说出来听听。”淮北矿业集团铁运处物业服务中心的黄勇主任,开门见山。“说起这个,我得点个赞!现在的水质好多啦!”临

  • 前10月江淮皮卡累计出口居中国皮卡第一

    摘要:本报讯近日,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汽协)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前10个月,中国皮卡累计出口量达到20.76万辆,同比增长57.58%。其中,江淮皮卡表现亮眼,今年前10月累计出口4.42万辆,勇夺中

  • 月山矿业公司连续实现安全生产7000多天

    摘要:本报讯多年来,安徽铜陵有色月山矿业公司创新“三不”安全管理模式,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现已累计连续实现安全生产7000多天,多次获得“省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省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等荣誉称号。安

  • 警银联动说“防诈”

    摘要:11月25日,马鞍山市和县公安局联手农商银行走进历阳镇龙潭社区开展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反洗钱等普法宣传,通过散发宣传单与案例讲解,揭露金融诈骗的新手段,提醒广大市民莫贪小便宜,捂紧口袋钱。秦祖泉/摄

  • 合肥市1.88万公里农村公路完成“体检+普查”

    摘要:本报讯近日,随着最后一批农村公路基础数据调查和路况检测数据录入与分析完成,合肥市2024年农村公路“体检+普查”圆满完成。2024年,市公路中心对全市1.88万公里农村公路开展溯源式、全方位基础数据调

  •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在肥桥梁全交工

    摘要:本报讯11月27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最新消息,历时四年的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菜巢分水岭以北庐江境水利施工标(涉公路桥梁部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在合肥境内的46座桥梁已全部完

  • 给AI当老师让人工智能更懂你

    摘要: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行业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提升服务质效,智能客服就是其中之一。有一群特殊的“老师”——人工智能训练师、主流程设计师等,他们给人工智能当老师,让AI越来越“聪明”。日前,记者来到

放大 缩小 默认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在肥桥梁全交工

   期次:第8465期   

本报讯 11 月 27 日,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布最新消息,历时四年的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菜巢分水岭以北庐江境水利施工标(涉公路桥梁部分)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标志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在合肥境内的 46 座桥梁已全部完工。

引江济淮工程作为国家172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其输水线路总长 723 公里,自南向北划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大段落,共设“八大枢纽”。该工程旨在通过城乡供水、发展江淮航运、灌溉补水以及改善巢湖、淮河水生态环境等多方面的功能,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其中,一期工程已于2023年9月16日全线通航,二期工程则重点聚焦于城乡供水。

东淝河船闸枢纽作为江淮沟通段末端的重要节点,位于淮南市寿县,是江淮运河航道的入淮门户和安徽省南北水上交通的重要枢纽。引江济淮二期工程作为国务院确定的 150 项重大水利工程之一,自开工以来便备受瞩目。今年以来,该工程紧抓快干、提质增效,各项建设进度不断取得新突破。

合肥市交通运输局公开信息显示,引江济淮工程(安徽段)菜巢分水岭以北庐江境水利施工标(涉公路桥梁部分)包含北闸桥、北闸生产桥及凤洲六队桥等三座桥梁,均已完成规划新建。这些桥梁的建成,不仅满足了水资源调度的需求,更为两岸沿线居民的交通出行提供了极大便利。

此外,引江济淮蜀山复线船闸的建设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该船闸不仅人字门宽度居全国第一,还是全国首个在软岩地基上建设的高水头分离式船闸。合肥地区属于软岩地基,为此,工程团队在设计上进行了优化,并采用泡沫混凝土浇筑等先进技术,确保船闸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目前,蜀山复线船闸已完成总进度的95%,即将实现千吨级船舶“双道”通行。

与此同时,在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蒙城站的建设现场,工人们也在紧张有序地进行主体工程主泵房钢筋捆扎作业。蒙城站总投资7亿4千万元,是引江济淮二期输水干线工程中的涡河线首级站,对保障蒙城闸以上沿线的工农业用水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整体工程的35%,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的施工。

包括蒙城站在内,引江济淮二期工程的输水干线工程、骨干供水工程、航运配套工程、水系连通工程以及智慧调度系统等五大板块均在加速推进。截至目前,二期工程已完成投资 65 亿元,占总投资任务 203 亿元的32%。

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是安徽省现代水网骨干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释放引江济淮工程在优化水资源配置、农业应急抗旱、城市备用水源、河湖生态保护中的巨大潜能。同时,该工程也将为“皖北地区群众喝上引调水”提供源头活水,为安徽的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本报记者 胡潇)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4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