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疗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涉及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借助医疗仪器设备检查检验,来辅助诊断患者病情的越来越多,医疗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临床检查检验。然而,由于有些医疗机构互相不认可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胸部 X 光、CT 等常规项目的检查检验结果,患者就诊中只能拖着病体、排着长队重复去做相关检查……这不仅浪费医院医疗仪器设备等资源,也浪费患者时间和精力,更给众多患者及其家庭增加了医疗费用支出。
检查检验是医疗服务当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占比非常高的医疗行为。有统计结果显示,各类检查检验费用在患者医疗费用中占比约三成。近年来,在国家卫健委不断完善的相关政策体系下,有不少地方探索推进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即患者在不同医院就诊时,医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调阅患者之前的检验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从而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比如,江苏省实现了全省1966 家公立医疗机构全部接入到影像云平台;浙江省互认系统覆盖了所有的二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包括乡镇卫生院。更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省份正在积极探索跨省检查检验结果的互认共享。比如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4 个省市将 1100余家医疗机构纳入互认范围,互认的临床检验结果项目达到 60 项;四川和重庆将 935 家医院纳入互认范围,互认项目达到161项。
群众利益无小事。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不仅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看病贵”的痛点,也是新时代医院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服务宗旨的具体体现。正如业内人士分析所说,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有利于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提升了医疗服务的便捷性和有效性,有助于提升医疗机构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对于患者而言,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和时间成本,更方便其跨院跨区域就医。可谓是医患双赢之举,也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之举。
当然,检验检查结果互认的实施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在临床诊疗的过程中,检查检验结果会因为患者正常的生理代谢、病情发展而发生变化。比如,人体血液中的血小板代谢周期是8-12天,超过这个正常的生理代谢周期,可能要重新进行检查。类似情况在临床上还有很多。加之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检验检查标准可能存在差异,这也会影响互认的准确性。此外,如何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数据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针对这些问题,职能部门需要强化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监管机制,确保互认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如果出现需要再次检查检验的情况,一方面,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一定要加强医患沟通,要对患者做好解释,争取患者对检查检验互认工作的理解;另一方面,患者也要尊重疾病诊疗的客观规律,尤其要尊重医生的临床决策权。
看病就医涉及千家万户,既是民生工程,也事关高质量发展。相信随着各地不断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既能让百姓更加方便快捷地看好病,也能为构建更加和谐、高效的医疗卫生体系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