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4-12-2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摘要:邮发代号:25-36全年定价:216元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订阅电话:0551-69115927宣传企业成就传播工会声音讲好职工故事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

    摘要: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智化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应用场景。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 基层水利单位工会女职工工作的实践思考

    摘要:做好妇女工作,不仅关系妇女自身发展,而且关系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关系国家发展、民族进步,长期以来,作为“职工之家”的基层工会组织为营造良好的女职工工作环境,团结引导广大女职工立足本职、勤勉工作,锐意创

  • 凤阳县总工会:关爱女职工工会在行动

    摘要:近年来,凤阳县总工会女职工部紧紧围绕发展大局,本着心系女职工的原则,以关爱女职工,竭诚服务女职工为己任,切实做好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关爱女职工身心健康、诚心为女职工办实事解难事,多措并举强化女职工工作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数智化转型的挑战与应对

   期次:第8486期   作者:□王晓宏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社会迈向数字化智能化时代,数智化已经发展成为教育的重要应用场景。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驱动力,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须直面变革,精准发力,规避误区,力争将数智化这一最大变量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

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主动识变,因势而谋,提高数智胜任力

数智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危机感日益加剧。信息获取的便捷动摇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知识垄断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主导地位弱化;数智技术涉及计算机、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跨学科素养和技能;数字化智能化背后隐藏着的信息泄露、隐私侵犯等伦理性风险,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等。数智化转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必然课题。面对数智时代的到来,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对数智技术的认知有限,自身的数智素养和能力还难以承担起数智时代的人才培养需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开放的眼光和包容的心态迎接数智时代的到来,明确自身角色定位,主动识变,与时俱进,提升数智胜任力,引领和推动数智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社会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技术革新的挑战要不畏难,不退缩,拥抱新技术的变革,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要加强跨学科融合能力的培养,积极推动自身数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要积极探索钻研,厘清数智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转型提供借鉴。

二、始终保持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坚守和引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意义和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在何种社会进程中,都必须始终保持着对主流意识形态的维护,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动摇。这一原则不因社会变革而缺位、不为技术发展而让位。从当前国际形势看,数智技术成为政治渗透和价值输出的重要载体,各国对于技术的布局和应用,都掺杂着激烈的意识形态博弈。一些敌对势力或资本往往利用技术上的先导优势,在技术设计上以更加隐匿的方式裹挟着错误的价值取向,对青年大学生进行渗透和侵蚀。开展意识形态教育,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筑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阵地是依旧是数智化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扬斗争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增强

青年大学生的识别错误思潮,勇于进行意识形态斗争的能力;要将立德树人的初心使命融入数智技术的设计和运用之中,提高数智技术发展的价值高度;要增强数智技术自身的识别、筛选和矫正功能,把握社会思潮动向,加强即时性的主流意识形态内容的输送,及时发现并纠正社会不良思想倾向的影响;要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数智社会发展的导向和制约作用,推动二者相互形塑和融合共生。

三、坚守技术为用,育人为本,正确处理好数智技术发展与育人的关系

数智技术赋能思想政治教育大大改进和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但是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交融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抛弃技术层面,但是过分依赖技术之用,追求技术至上,用工具理性掩盖取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理性,在实践上必然会走向误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面对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以人为本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原则。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既是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过程,也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平等地交往、对话和情感交流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因此,无论社会如何发展、技术如何变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本质始终不会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断省思技术运用与育人的关系,将技术的工具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起来,回归育人初心,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需求为导向,把育人元素、情感元素融入数智技术,促进数智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定自信,始终占据信息平台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意识形态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互动,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应有的人文关怀,增强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情感认同,避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日益疏离化和工具化。

四、把握数智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新表征、新诉求和新期待,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个性化和精准化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当代青年大学生是数智技术发展的践行者和推动力量。数智技术的发展赋能青年大学生发展的同时,也会对他们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进行重新塑造,引发主体性危机。如算法推荐技术在实现了信息精准推送的同时,也导致信息获取的单一性和被动性,学生容易落入“信息茧房”的陷阱,导致自我价值判断意识和信息辨别选择能力的不断弱化;信息获取快捷化便利化的同时,海量碎片化信息也冲淡了马克思主义知识理论认知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学生对虚拟社交模式的过度依赖,对虚拟网络空间的过度沉迷,可能会导致他们回避现实矛盾和问题,影响其正常的社会交往等等。因此,做好数智背景下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把握数智时代青年大学生的新表征、新诉求和新期待,规避数智技术对大学生的异化效应,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创新、内容创新和路径创新;要积极利用大数据、算法算力等数智技术的优势,了解掌握受教育者的学习数据和特征,实施个性化精准化教育教学;要深入识别,对海量碎片信息进行挖掘分析筛选,避免过量碎片化信息冲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核心体系;要加强当代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他们融入有意义的现实生活,避免对新技术的过分依赖和沉迷。

(作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

本文系安徽省高校社科项目(2023AH05069)成果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