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2月13日,记者从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为更好促进大龄和困难等人员实现“家门口”就业,切实增进民生福祉,指导各地加快推动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运行,《安徽省公益性零工市场规范化建设运行指引》(以下简称《指引》)已于近日印发。根据《指引》,到2025年底,全省将建成100个左右的公益性零工市场。
零工市场是面向灵活就业人员与用工主体提供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对健全就业服务体系、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拓宽就业渠道具有重要作用。《指引》明确,要紧扣零工市场公益性、普惠性、灵活性、兜底性功能定位,推动建设一批区域性行业性零工市场、功能化便捷化零工驿站,支持灵活就业健康发展。到 2025 年底,通过新建、改造或设置服务专区等方式,在全省建成100个左右的公益性零工市场,整合资源因地制宜建设一批零工驿站,为零工人员提供常态化、公益性的对接服务。以县(市、区)为单位,原则上在常住人口达 10万人的城区至少建设1个公益性零工市场。《指引》提出,要科学设置布局,各地可结合辖区内零工集聚地点、日常流动规模以及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需求便利等实际情况,以“1+N”(即1个零工市场加N个零工驿站)模式建设零工市场和零工驿站。城区常住人口不足10万人的县(市、区),可依托公共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工业园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等,或通过就近改造利用闲置建筑、搭建必要设施等方式建设零工市场(零工驿站)。
在规划方面,零工市场须具备对接洽谈、遮风避雨、防暑防寒、休息小憩、规范停车等基础功能,并落实好公共卫生、秩序维护和安全管理有关要求。零工市场室内服务场所面积原则上不低于 100㎡,并分区设置综合服务区、零工待工区,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置生活服务区。零工驿站要满足岗位供求信息撮合、政策咨询指导等基本公共就业服务需求。
《指引》强调优化服务供给,各类零工市场要健全完善以即时快招服务为核心、以技能提升和权益维护服务为支撑的零工市场基本功能,为劳动者和用工主体提供求职登记、招工用工岗位发布、职业指导、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政策咨询等服务;定期举办灵活就业人员专场招聘会;帮助符合条件的人员申请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和接受就业帮扶服务;引导有培训需求的零工人员参加急需紧缺职业技能培训和新职业技能培训;定期发布零工岗位工资指导价位、市场紧缺职业(工种)等信息。
《指引》还强调强化权益维护,各类零工市场要依法开展招工用工服务,维护和保障零工人员的合法权益;要引导零工人员和用工主体积极参加补充工伤保险以及灵活就业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其他商业保险项目。同时,加强信息支撑,优化“三公里”就业圈服务功能,依托“一库一平台”搭建线上零工统一服务平台,各类线下零工市场逐步实现零工岗位发布、在线对接、线上结算等“一网通办”服务。
(本报见习记者 史洪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