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值早春雨水节气,麻山欧家岭便迎来登高的客人。
沿着蜿蜒的水泥路登上山顶,站在高高的欧家岭上,目之所及,碧空如洗,重峦奔涌,叠嶂峥嵘,云海托日,腾岚生烟,展开一幅巍峨壮丽的秀美画卷。
欧家岭,坐落于大别山东南麓余脉,位于安徽省桐城市大关镇麻山村境内。远远望去,巍峨如顶天立地的壮士,托起蔚蓝的天空,托成一堵铁壁铜墙。这座山,经历了战火硝烟,见证了时代变迁,灿烂了麻山群众一张张幸福的笑脸。
一
欧家岭有一段红色历史。1930 年 6 月,中共安庆中心县委在这里成立“皖中工农红军独立团”和“桐舒庐边区苏维埃政府”,宣传和发动群众参加红军闹革命。7月初,汇聚欧家岭的工农、知识分子和群众达2000余人,以欧家岭为中心策划暴动,方圆百余里的广大地区成为革命根据地,引起国民党政府的恐慌。国民党安徽省政府急令桐城、舒城、庐江3县团防3000余人围攻欧家岭。8月初,红军独立团居高临下,痛击来犯之敌,战斗中 200多人伤亡。为了纪念欧家岭暴动中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地在山上修建了欧家岭革命烈士纪念碑,现已成为安庆市党史学习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一座碑,树起了一座山的精神高度。山托着碑,碑植于山,相互守望,彼此砥砺。山路蜿蜒,每年来此祭奠革命先烈、沐浴信仰之光者络绎不绝。
二
欧家岭上住着14户农家。因为山高岭陡,只有崎岖曲折的羊肠小道进出。
要想富,先修路。2016年,麻山村“两委”调动多方力量,通过村民自筹、社会资助、村集体一事一议和国家项目支持,发动群众修筑山路。欧家岭村民组长陈后权与陈后建、陈院生成立了修路三人组,冒着高温酷暑,爬悬崖找炮位,挖炮窝。经过不懈努力,到第二年年底,终于修通了一条从山脚铺到山顶长约 3 公里的砂石路。2019 年,又对这条砂石路进行了水泥硬化。通车那天,山上的十几户村民比过年还高兴。
路,连通了山里山外,串起了城市乡村,畅通了致富渠道。村民的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三
仿佛有一种精神指引,几年之内,我多次登上欧家岭。在这里,我观看过日出,领略红日升腾的气势磅礴和朝霞满天的绚丽多彩。我采访过退休后的麻山村原书记、现聘为大关镇人民调解员的黄存高,为老支书带领群众修路创富的实干精神和发挥余热的奉献精神所感动。
再登欧家岭,我看到这里又发生了新变化。
小汽车如一尾游鱼,沿着蜿蜒的水泥路游到山顶。山顶缓坡处一排楼房前砌上了护坡,安装了不锈钢护栏。一幢新做的二层楼房前,砌了红色纪念墙,上面用红漆题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几个大字。楼前修建了石亭,路边架设了石拱桥,桥下泉水叮咚。三三两两的村民,在茶园里忙于清理枯枝。站在观景台仰望,欧家岭最高峰老鹰嘴如泰山压顶,近在咫尺。向东南方远眺,是无垠的农田,氤氲着早春的地气,蜿蜒的水泥路如一条飘带,自欧家岭向远方延伸,直至汇入新206国道大动脉,融入时代滚滚洪流。
山坳里,一座翻新的青砖红瓦房吸引眼球。那里原是麻山村集体所有的闲置老屋,经过修缮,建成欧家岭起义事迹陈列馆。走进馆内,玻璃柜内陈列着马灯、草鞋等抗战时期欧家岭革命战士常用的生活用品。墙上的展板,按照“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文化,培根铸魂”“时代洪流,奔涌向前”等顺序,生动再现了欧家岭起义、大关抗日伏击战等发生在桐北地区的革命历史。
馆外,青山苍翠,松涛阵阵,鸟鸣啁啾;山上的欧家岭村民组,白墙红瓦井然有序。红瓦屋顶上炊烟四起,庄子里鸡犬相闻,好一派静谧祥和的欧家岭山居图。
大关镇党委宣传委员李保奇介绍说,欧家岭所处的麻山,自古民风淳朴,崇学向善,耕读传家。民国刘氏族人移宗祠、办新学,创办刘氏族学后改为麻山小学,迄今已有百年历史,从这里走出了明代桐城第一位进士刘克让,走出了清末桐城派代表作家之一的刘开,走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南平……那些有志之士,情系桑梓,捐资捐物,以实际行动支持家乡发展。
麻山淳朴的乡风民风如春雨般滋润,无声地孕育着新一代乡贤。麻山人王大存创办大成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油茶产业,辐射周边 14 个基地,带动400多村民就近就业,共同创富。
早春的欧家岭,处处萌动着勃勃生机。一代又一代麻山人,秉持“红色麻山、人文麻山、生态麻山”新发展理念,传承红色基因,在富民强村道路上接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