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在春天

    摘要:风带柔香,烟雨人间落岁月的河流中流淌回忆的歌有几只大鹅放养在我的童年花开朵朵,皆为我们而来姹紫嫣红,一路走过若穿花的蜂蝶平淡的时光也洇染着蜜样的香甜春色招摇,铺满春天的地平线迈开脚步,在这草根泥香的深

  • 陶瓷的记忆

    摘要:周末,我前往黄龙,只为探访深山中一座隐世的陶瓷厂。很久以前,这里曾以瓷土矿闻名,后来逐渐衰落。我曾到访附近的村庄,惊讶地发现,家家户户都有一个小作坊,男女老少皆精通陶瓷工艺。那些灰白色的黏土,在他们的

  • 伴山伴水半边街

    摘要:如果说大蜀山是安徽合肥的“后花园”,那么半边街则是后花园中的一座“拱桥”,一座延伸森林公园和喧嚣城市,融合自然风景和文化历史的拱桥。半边街位于大蜀山北麓,安徽名人馆旧址改建,依山而建。半街半景,一半是

  • “姐妹花”花开金刚台

    摘要:金刚台妇女排是鄂豫皖苏区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组建的一支特殊的武装组织,她是一个战斗的集体、英雄的群体,被称为金刚台上的“姐妹花”。1934年11月,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后,鄂豫皖苏区进入艰苦卓

放大 缩小 默认

伴山伴水半边街

   期次:第8537期   作者:□胡文燕

如果说大蜀山是安徽合肥的“后花园”,那么半边街则是后花园中的一座“拱桥”,一座延伸森林公园和喧嚣城市,融合自然风景和文化历史的拱桥。

半边街位于大蜀山北麓,安徽名人馆旧址改建,依山而建。半街半景,一半是市井烟火,一半是自然美景;半街半园,公园延入街区里,街区融入山林中。有“一城一山一天地,一户一亭一世界。伴山伴水半边街,半日半月伴时光”之誉。半边街南北两座门,南门仿山形而建,独取半边,故而得名“半边街”。

在具有民国风的半边街北门前,驻足仰视,大门完美地将山景框住,门外是景,门内有山。放眼望去,大蜀山静默挺拔,满目青绿。抬眸,蜀山之峰的电视转播站铁塔如这座城市的代言者,自由独立、傲然挺拔。

拾阶入门,右侧的罍+村的徽派建筑成为半边街独特的亮点。“山一座街半边风情不计,店百爿菜千样口味皆佳”,圆柱上的楹联瞬间增添了街区的人文底蕴。飞檐翘角,木楼幽窗,雕梁画栋,徽风皖韵晕染了整条街。步入罍+村这座复古楼内,独特的“双层街中街”设计,里面每间不足20平方米的店面,汇聚安徽特色的民俗小吃,如挂面圆子、荷叶叫花鸡、淮南牛肉汤等,在这座复古楼升腾袅绕,让人挪不开脚步。

“安徽名人馆”旧址匾额在街区入口处的左侧,是半边街项目改造中唯一的原址留存物,原馆内的历史人物及其生平事迹被复刻在名人长廊。从远古到明清,从曹操到刘大魁,全面展示了安徽名人的辉煌历史和文化成就。安徽名人馆旧址东侧的党建文化长廊里,军绿色的水壶、泛旧的煤油灯、宽边的草帽、凤凰牌加重自行车,一双静默许久的草鞋,一面由无数个徽章拼成的党旗,提醒着来来往往的游客:历史不能忘,无数英烈们锲而不舍的革命精神更不能忘。

移步换景,山水相融的半边街,巧妙地将流水引入街区,利用山石的构建和造型独特的水池,形成高低错落的连廊亭台,和变化不同的水景形态。不远处,一条木质的乌篷船在水中荡漾,喷泉池里正在演奏着一首山水大合唱。眼睛被“蜀山徽韵”这座墙上的大型铁字画吸引,青砖黛瓦下,黑白为主色调,犹如一幅巨大的黑白照片,展示了合肥大蜀山的美丽风光。

踱步向前,经过“蜀山那年”的展示墙,大蜀山曾经的抗战图,毛主席 1959 年在蜀山视察公社、蜀山打谷场……一张张黑白图片,将时光之水回溯到久违的年代。

半边街不但具有古风古韵,也有活力四射的一面。街区集聚茶吧、书吧、咖啡馆、运动健身、养生禅修等特色小店和创意工作室,让整条街充满文艺范,不经意间,唤起内心深处的文艺情怀。

一阵锣鼓喧嚣声打破了街区的宁静,原来是古戏台在表演戏曲,原汁原味的本土庐剧在上演,蹲坐、站立的行人将戏台围个水泄不通。戏台上“风韵雅赏”四个大字格外吸睛,这座集徽派木雕和石雕等工艺于一体的戏台,恍惚间,又让人置身于古代的戏曲梨园中。

来合肥,爬爬大蜀山,逛逛半边街,或许会让你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