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4日,记者从省新闻发布会获悉,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我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去年 10 月以来,按照国家部署,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等部门,协同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截至目前,全省走访小微企业681.2万户,向银行机构推荐小微企业 30.9 万户,累计授信4035.2 亿元,累计放款 2993.4 亿元,其中信用贷款1040.4亿元,无还本续贷529亿元。
我省全面梳理走访清单,统筹政策直达覆盖全部小微企业和为基层减负,在国家要求的“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基础上,根据市场监管、统计、税务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除其中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与重复数据,汇总梳理形成覆盖全省 710 万小微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名录的“走访清单”。
在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新增清单动态管理、企业信息报送、首贷服务专区等功能,同步启用PC、手机服务端口,省、市分层分批下发“走访清单”,县(区)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在线填报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申报清单”,按程序审核形成“推荐清单”,实现“走访、申报、推荐”三清单全流程线上管理流转。银行机构收到“推荐清单”后主动与清单内企业开展对接,指导企业在平台登记注册并提出贷款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审核授信,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制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清单,针对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和要素保障。按月开展实地督导,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帮助近300户小微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40多项。加大补偿贴息力度,优化风险补偿机制,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例如,合肥市设立“政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50%的利息补贴和1%的担保费补贴,支持1.5万户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3.5万笔、金额1188亿元,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
印发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专项通知,推动各类银行机构修订完善内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细化尽职认定标准和程序,免除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信贷人员责任。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确保尽职免责制度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落地见效提供有效保障。(本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