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3-25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全国首款适航审定无人直升机系统在芜诞生

    摘要:本报讯日前,芜湖联合飞机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TD550D无人直升机系统正式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成为全国首款通过适航审定的无人直升机系统。这一突破标志着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迈出关键一步。TD

  • 心理咨询师:在陪伴中让温暖抚慰心灵

    摘要:提到心理咨询师,你是否会联想他们会读心术,一眼看穿你的内心世界?又或者会想象他们通过催眠,挖掘你深藏的秘密?“心理咨询是一个把人变得更好的过程。”事实上,心理咨询并非如此神秘,霁航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

  • 宁马城际铁路建设稳步推进

    摘要:3月23日,宁马城际铁路马鞍山段湖南路站,建设者正对车站外墙面进行施工作业。宁马城际铁路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重点交通枢纽,是落实国家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推动宁马两市轨道交通

  • 安徽建立帮扶机制助推市场监管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全省1230个市场监管所全面“达标”的基础上,指导各地市建立定点帮扶机制,发挥星级市场监管所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市场监管所业务协作、共建共促提供有效支撑,持续加大市场监

  • 我省持续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

    摘要:本报讯3月24日,记者从省新闻发布会获悉,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我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去年10月

  • 我省贯彻落实新春第一会精神以法治之力护航高质量发展

    摘要:本报讯3月24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24年,我省司法行政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

  • 政策拉动显效!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家电近9000万台

    摘要:新华社电家电消费是拉动内需的重要引擎。商务部3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拉动下,2024年8月至今,消费者购买以旧换新家电产品近9000万台。今年以来,以旧换新政策实现跨年度无缝对接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省持续推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

   期次:第8543期   

本报讯 3月24日,记者从省新闻发布会获悉,小微企业是民营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激发经济活力、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一环。我省高度重视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去年 10 月以来,按照国家部署,成立由发改部门牵头的省、市、县三级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全面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

据了解,省发展改革委会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安徽监管局等部门,协同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政策落地显效。截至目前,全省走访小微企业681.2万户,向银行机构推荐小微企业 30.9 万户,累计授信4035.2 亿元,累计放款 2993.4 亿元,其中信用贷款1040.4亿元,无还本续贷529亿元。

我省全面梳理走访清单,统筹政策直达覆盖全部小微企业和为基层减负,在国家要求的“申报清单”和“推荐清单”基础上,根据市场监管、统计、税务等部门数据,通过大数据技术筛除其中不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与重复数据,汇总梳理形成覆盖全省 710 万小微经营主体基础数据名录的“走访清单”。

在全国融资信用服务平台(安徽)新增清单动态管理、企业信息报送、首贷服务专区等功能,同步启用PC、手机服务端口,省、市分层分批下发“走访清单”,县(区)工作专班引导企业在线填报生产经营及融资需求信息,系统自动生成“申报清单”,按程序审核形成“推荐清单”,实现“走访、申报、推荐”三清单全流程线上管理流转。银行机构收到“推荐清单”后主动与清单内企业开展对接,指导企业在平台登记注册并提出贷款申请,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进行审核授信,做到“应贷尽贷”“能贷快贷”。

制定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清单,针对企业反映问题和困难,积极协调有关部门推动问题解决和要素保障。按月开展实地督导,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帮助近300户小微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40多项。加大补偿贴息力度,优化风险补偿机制,构建“担保机构增信+政府风险补偿”分担模式,将财政资金转化为融资信用,推动银行机构敢贷愿贷能贷。整合打造财政专项融资贴息补助,助力金融机构加力支持小微企业融资。例如,合肥市设立“政信贷”,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50%的利息补贴和1%的担保费补贴,支持1.5万户企业获得低成本融资3.5万笔、金额1188亿元,企业实际利率低至2%。

印发落实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专项通知,推动各类银行机构修订完善内部普惠信贷尽职免责制度,细化尽职认定标准和程序,免除无确切证据证明失职或履职不到位的信贷人员责任。金融监管部门采取“四不两直”方式开展督导,确保尽职免责制度落地,为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落地见效提供有效保障。(本报记者)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