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大地一片生机,应朋友之邀前往肥西县三河古镇。
一下车就被五光十色的景致所迷住。宽阔平坦的道路如一缕飘曳的彩带环绕着美丽的古镇,熠熠生辉。伫立于街道两边的建筑,有的雄伟壮观,有的精巧别致,如百花般各展姿态,竞相开放。
望着眼前的美丽画卷,小镇的旧貌在脑海翻腾:低矮的木楼鳞次栉比,有裂缝之处夏夜能见星月、冬天盛满风雨。狭窄的街道只有丈余宽,且大多数为石头所铺成,坑坑洼洼,走在其间,像是走进荒凉的岁月。
如今,沿着宽阔的大道,我来到醉人的小南河旁。小南河穿镇而过,犹如一条美丽的玉链衔接着小镇的南北。她流淌绿色,泛起诗意,流韵千年。河水静吻着三三两两的游船,游客偎依春风边划边聊,犁碎了水中的倒影,不时溅起阵阵笑声传到岸上。小南河两岸小道曲径通幽,皆是一色青石铺成,佐以小青砖装点罅隙。青石光滑平坦,错落有致,徜徉其上,如同行走在古老的岁月,温馨而又静谧。河岸垂柳依依,诗意盎然。和风拂过,绿柳凌空起舞,袅袅迷人。
拾级而上,我来到历史悠久的三县桥,此桥古朴典雅,厚重稳固。桥下三个桥洞圆润流畅,桥上石龙相望,首尾浑然一体,历经风雨洗礼却依然如故,守望一片天空。人在桥上走,船在桥下游,与小南河两岸的徽派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一幅小桥流水人家的古朴画面。
相传建造三县桥还有一段佳话。当年小南河本没有桥,只有一个渡口,然而一曹姓摆渡人待人骄横霸道,两岸百姓怨声载道。一日,有个和尚来此摆渡,与曹姓摆渡人发生争执,为此,和尚便有了在此建造石桥的想法,以方便两岸百姓,于是他四处化缘、募捐,并请来能工巧匠,倾其所有,终于建成这座三县桥。因积劳成疾,石桥修好前他已去世。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三河特色美食街。放眼望去,一条古朴的青石路绵延向北,小道两旁店铺林立,全是徽派建筑。店铺匾额采用黑漆鎏金字,古朴典雅。门楣上悬挂着圆形或八角形的灯笼,小巧精致,像古街的眼睛,凝望着悠悠岁月。店铺内的美食琳琅满目,有特色小吃、精致糕点、地方土产……一缕缕香气沁人肺腑,令人垂涎。
此时,忽然想起南宋诗人叶绍翁的七绝:“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诗人在“游园不值”吃了“闭门羹”后,看见墙外的一枝红杏,惊喜不已,像是看到满园的春色,感到无比欣慰。
如今的我幸运多了,没有像诗人一样吃了“闭门羹”,也看到了一枝红杏。不,何止是一枝红杏,我看到了古镇的春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