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连日来,全省各级工会组织扎实开展“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工会就业援助行动,以更有力的举措、更优良的服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平台、架起桥梁,推动更多职工群众就近就地就业,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添助力、增合力。
座谈交流听心声
近日,宁国市总工会联合市人社局举办“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外来职工慰问座谈会,邀请30余名外来职工代表齐聚一堂,分享在宁国市的就业感想,畅谈发展愿景。
座谈会上,职工代表踊跃发言,纷纷讲述在宁国市工作和生活的切身感受。来自贵州省的王大姐说:“前年,我通过工会组织举办的招聘会找到了工作,现在收入稳定、生活美满,真心感谢工会组织的帮助。”来自四川省的彝族人阿都子海表示:“在宁国市,不仅就业机会较多,工会组织还经常开展慰问活动、技能培训等,让我们充分感受到‘第二故乡’的温暖。”座谈期间,职工代表一致“点赞”工会组织的暖心服务,并就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问题提出建议。
会上,宁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认真聆听职工代表的心声,向大家为宁国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致以诚挚感谢,并为其送上“暖心礼包”。
“我们深刻认识到,外来职工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我们始终以‘娘家人’的担当,持续优化就业服务。”宁国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市已举办线上线下招聘会11场,提供岗位2382个,帮助415人达成就业意向。
下一步,宁国市总工会将聚焦职工的急难愁盼问题,在权益维护、职业发展、生活关爱等方面精准发力,持续深化“工会送岗位乐业在江淮”品牌建设,全力搭建企业与求职者的供需对接平台,助力更多外来职工留得下、稳得住、过得好,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赶集”巧搭就业桥
连日来,宿州市泗县总工会创新招聘会形式,利用农村逢集赶集的习俗,开展“赶集送岗”系列招聘会,将岗位送到职工群众的“家门口”。
泗县总工会将招聘会开到镇上集市,利用逢大集时人员相对集中的时间,在人流量大的位置设置展板和服务台,为职工群众提供招聘信息、就业指导、政策解读等,旨在帮助其更好地了解就业政策和岗位信息。
截至目前,泗县总工会已举办“赶集送岗”招聘会10场,累计提供岗位 6000 余个,吸引求职者 1800 余人,达成就业意向200余人。同时,泗县总工会利用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招聘会信息,有效提高职工群众对其的知晓率和参与度。
下一步,泗县总工会将以“赶集送岗”系列招聘会为契机,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服务活动,为企业与求职者搭建更便捷、更高效的对接平台,助力更多职工群众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
专场招聘增实效
相较于普通招聘会,专场招聘会通过垂直细分和资源聚焦,在效率、匹配度、专业性上优势显著,尤其适合需求明确的企业和求职者。近期,滁州市各级工会组织通过举办多场专场招聘会,旨在更精准、更高效地满足企业和求职者的需求。
“戎”耀归来,工会送岗。滁州市来安县总工会联合县人社局举办的“工会送岗位 乐业在江淮”退役军人专场招聘会现场人头攒动,前来应聘的求职者络绎不绝。
本次招聘会归集企业52家,提供岗位1550个,其中为退役军人提供专职岗位100余个,现场达成就业意向224人,其中退役军人26人。同时,来安县总工会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宣传的形式,将招聘信息广泛传播给退役军人。
来安县总工会在招聘会现场精心设置了就业服务咨询台和法律咨询台。就业服务咨询台为退役军人提供职业规划、简历优化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匹配岗位。法律咨询台则开展普法宣传,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知识,并针对劳动合同签订、合法权益维护等问题,为退役军人进行耐心细致的讲解,积极为其答疑解惑。此外,来安县总工会还围绕困难职工帮扶政策在招聘会现场进行解读,旨在让退役军人全方位感受到工会组织的关怀。招聘会上,来安县总工会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 600 余份,提供法律咨询30余人次。
本次招聘会的举办,不仅为企业和退役军人搭建起高效对接平台,切实解决了退役军人的就业问题,还体现了来安县总工会对退役军人的关心关爱。今后,来安县总工会将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助力退役军人在新的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开启人生新征程。
另一边,在滁州市琅琊区,琅琊区总工会在苏宁广场工会驿站举办的以“工会送岗,从‘新’出发”为主题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专场招聘会,受到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一致欢迎。
本次招聘会归集企业 30 家,涵盖新就业形态、制造、居民服务等多个行业领域,提供包括快递员、操作工、保洁员、保安等多种类型的岗位 540 个,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类型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就业需求。
琅琊区总工会不仅在招聘会现场为企业设置招聘咨询台,还收集企业用工需求、福利待遇并在显示屏上滚动播放。同时,琅琊区总工会在招聘会现场设置政策宣传和法律咨询点,为求职者及职工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积极营造知法懂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接下来,琅琊区总工会将为在本次招聘会上达成就业意向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做好相关跟踪服务,确保服务工作取得实效,同时持续为广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就近就地推荐就业岗位,促进企业与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实现“双向奔赴”。(徐青 刘娟 曹丽娟 刘雨蒙 本报记者 夏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