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17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临泉的街巷

    摘要:临泉的街巷,飘来熟悉的香那是早点的呼唤,暖了寒肠热气腾腾的面皮,裹着生活的糖一口下去,疲惫似有躲藏油茶的醇厚,熨帖着心房芝麻的芬芳,唤醒沉睡的希望包子的饱满,是岁月的嘉奖咸甜交织,恰似人生的况味悠长在

  • 谷雨之美

    摘要:如果把年比作一位慈爱有加的母亲,那么二十四节气就是这位母亲二十四个淘气的孩子,谷雨位列第六,我认为,这是一位感情丰沛并且形象俊俏的女孩。对于前者其实不难理解,那像谷子一样珍贵的雨点,有时淅淅沥沥地下,

  • 花海

    摘要:

  • 树犹如此

    摘要:“那朴树漂亮,新绿盎然,枝繁叶茂,一片生机啊!”“它带着一点儿嫩青的绿,在校园中洋溢着青春气息。”办公室里,两位同事看着窗外,对不远处的繁茂大树发出了感慨。我转过身来,抬头看了看外面,宋代的新州石塔边

  • 诗意九姑

    摘要:在皖西南的深处,有个被岁月打磨得发亮的地方,叫九姑乡。这儿的地势模样,就像一幅风景画。那丘陵像波浪一样,一直往远处水天相接的地方延伸。溪涧在石头缝里穿梭,像是给大地绣出了一条条亮晶晶的线。湖泊呢,就好

  • 尝鲜无不道春笋

    摘要:春天,万物勃发。几场春雨过后,藏了一个冬的笋开始拱破泥土,一个个探出脑袋来。恣意的春笋,鲜了江南的春。春节时,市场上有新鲜的雷笋,价格不菲,但想吃,买了几根。妻说,等春天来时,笋多的是。提前上市的雷笋

放大 缩小 默认

尝鲜无不道春笋

   期次:第8559期   作者:□吴兆敏

春天,万物勃发。几场春雨过后,藏了一个冬的笋开始拱破泥土,一个个探出脑袋来。恣意的春笋,鲜了江南的春。

春节时,市场上有新鲜的雷笋,价格不菲,但想吃,买了几根。妻说,等春天来时,笋多的是。提前上市的雷笋是用谷壳或稻草覆盖促其生长的,比正常生长的雷笋提前了两个月。鲜嫩,但少了些许笋味。还是静待恣意生长的春笋吧。

笋自古就是山珍。“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父饯之,清酒百壶。其肴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诗经·大雅·韩奕》记载,两千多年前的西周时期,周宣王封韩侯,在祭祖大礼规格的饯行盛宴上有鳖有鱼,而上等的蔬菜就有笋。明末清初的李渔,在其代表作《闲情偶寄》中对笋更是偏爱有加。“此蔬食中第一品也,肥羊嫩豕,何足比肩。但将笋肉齐烹,合盛一簋,人止食笋而遗肉,则肉为鱼而笋为熊掌可知矣。”唐朝的李商隐在《初食笋呈座中》中写道:“嫩箨香苞初出林,於陵论价重如金。”在他看来,那刚出土的笋比黄金还贵重。

东坡先生绝对算得上是个美食家了。他创制过许多美味佳肴,写了不少关于美食的诗词,“不可居无竹”的他对笋更是乐道。公元 1073年,他在从富阳去往新城道的途中,有感于沿途春光,著诗一首:“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煮芹烧笋饷春耕。”桃红柳绿时节农人正忙于春耕,有新鲜的竹笋可吃,也是一种幸福了。五年后,苏轼被贬黄州,“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尽管事业受挫,但漫山的竹林,已让他闻到了笋的香味。

我老家在皖南的大山深处,家家都有大片的竹林。年少时,挖笋、拔笋、剥笋是一大乐趣。春雷、春雨,催生了春笋。最先冒出的是雷笋,接着是燕笋、毛竹笋、金竹笋,山坡上小麦黄时,麦黄笋又冒出来了。每天背着篮子去竹林里,挑嫩笋挖。若前一天下了雨,第二天竹林里的笋更多,此时对“雨后春笋”的理解更直观了。

除了有人管护的竹林之外,山坡上、小溪边,恣意生长的野笋也是好物。最好吃的当属水竹笋了,一般长在临水处。春末夏初是水竹笋恣意生长的季节。躬着身子,钻入茂密的竹林瞪大眼睛寻找。野笋一般纤细,不用锄头,握住笋腰用力向上一拔即可于根部折断,“啪啪”声清脆悦耳。

将笋带回家,一家人围坐剥笋。这也是个技术活,若连嫩笋衣也剥去了,则十分可惜。“金衣白玉”,剥去笋衣的笋,洁白如玉。“秋波浅浅银灯下,春笋纤纤玉镜前。”“十指露白,春笋纤长。”古人将春笋比喻为美人指。这春笋,多半是脱壳之后的野笋了,细细长长,白白净净。恣意生长的笋,吃法也很恣意。李渔说,食笋之法多端,以两言概之,曰:“素宜白水,荤用肥猪。”春笋刚上市时,带壳加盐水煮,那叫一个鲜美。最常见的当数腌肉烧笋了。春节前腌制的腊肉,切一大块与笋同煮,肉烂时取出切块,成了徽州的一道名菜“刀板香”。浓郁的肉汁慢慢渗入笋中,那叫一个咸香。

挖拔回家的鲜笋易老,最好的保存办法就是制成笋干。母亲将剥好的笋洗净,放入大锅,加盐或不加盐,大火猛煮,捞出晒干,可以吃到来年。毛竹笋干浸泡数日,用新鲜猪肉红烧,雷竹笋干用猪排清炖,或者切成丝与肉丝、干丝同炒,这是传统徽州“浇头面”的好浇头。保鲜技术出现后,新鲜的春笋煮熟速冻,是秋冬季节的美味佳肴。

离开年少时生活的小山村三十多年了,每年清明节回老家祭祀时会趁机挖几根毛竹笋。竹林青青,毛笋尖尖。只是小山村里早已人去村空,祖辈父辈渐渐老去逝去,年轻人都去了山外工作生活。春笋依然恣意地生长着,一年又一年。

拎一袋春笋回城,挑一根嫩的切片,割一块咸肉炖煮。肉烂笋熟之时,满屋飘香,这是春天的味道,老家的味道。学着母亲的样子煮笋,一半晒干,一半冷冻,将恣意的春味锁住,收藏在清欢的日子里。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