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4-21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向“新”发力聚“链”成群

    摘要:近日,在蒙城繁枫真空科技有限公司,工人正在对碲化镉高效薄膜太阳能玻璃生产设备进行检测。拥有真空装备制造领域自主知识产权近百项,制定国内高真空油扩散泵行业标准……专注于真空制造和高端精密制造产业的蒙城繁

  • “宜创宜成”助力创业者逐梦前行

    摘要:本报讯为推进“宜创宜成”创业型城市建设,4月以来,安庆市多部门精心谋划,推出40项2025年“宜创宜成”专项活动,覆盖培训、赛事、活动、展览、融资、宣传六大板块,致力于为广大创业者打造全方位支持体系。

  • 警方携手公益组织助古稀老人圆寻亲梦

    摘要:40年前,因为经济困难,张某平、陈某英夫妇忍痛将尚在襁褓中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后失去联系。40年来,夫妇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找到孩子。近日,在肥东等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年逾古稀

  • 科技馆里研学乐

    摘要:近日,在安徽省科技馆,来自合肥市宿州路幼儿园教育集团的孩子们正在体验科学游戏。科技馆内,奇妙的机械装置、前沿的科技展品琳琅满目,孩子们认真聆听讲解,亲身体验,在心中种下探索与创新的种子。葛传红/摄

  • 以“名”载道以“文”兴乡

    摘要:近年来,在皖南山水间,宣城市旌德县民政局以“乡村著名行动”为笔,以地名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名载古今、文润乡野”的新画卷,让千年古县焕发出勃勃生机。旌德县民政局组建地名专家团队,踏遍青山绿水,遍访古村

  • 让“沉睡”古建筑“活”起来

    摘要:在黄山市徽州区紫霞峰下,24栋明清古建筑静静矗立,飞檐翘角与远山青黛相映成趣,这里就是被誉为“中国明代民间艺术的活专著”的潜口民宅博物馆,一座将建筑保护与文化传承完美融合的博物馆。近年来,该馆通过创新

  • 荒山变茶山富绿两相宜

    摘要:清晨,雾气还未散去,65岁的章枣花已背着茶篓,踏上了土坡。在池州市东至县张溪镇塘和村,翠绿的茶树层层叠叠,如波纹般荡漾开来,200余名采茶人的身影若隐若现。5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山。究竟发生了什么,让

放大 缩小 默认

警方携手公益组织助古稀老人圆寻亲梦

   期次:第8561期   

40年前,因为经济困难,张某平、陈某英夫妇忍痛将尚在襁褓中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后失去联系。40 年来,夫妇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找到孩子。近日,在肥东等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年逾古稀的老两口终于圆了多年寻亲梦。

今年2月15日,肥东县公安局撮镇派出所民辅警接到了张某平、陈某英夫妇的求助,想通过采血找到离散40年的儿子。

张某平已年过七旬,家住肥东县张集乡。1984 年 7月,由于当时家庭困难、人多田少等原因,夫妻俩无奈之下经中间人将家中排行第五、只有4个月大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按照当时“长大后两家当作亲戚走动”的约定,在次子抱走不久张某平便收到萧县养父母的来信,得知孩子被取名为祁某明。后来因为一时不慎将信件弄丢,张某平、陈某英便依据模糊的地址多次前往萧县找寻次子的下落,却一直杳无音讯。

40年来,张某平、陈某英没有一刻停止思念离散的儿子。每到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想到作为亲生父母,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去了哪儿,又会面临什么,一股无法抑制的悲伤就会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地涌来。老两口渴望能够找到孩子,哪怕只是听听声音,也好过这种无尽的思念。

后来,张某平通过大儿子了解到采血入库的寻亲方法,遂在肥东三献寻亲服务队志愿者的陪同下找到警方。

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启动了寻人工作,第一时间将采集血样录入全国寻亲库,同时筛查线索与多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合作,进行走访调查和历史档案的梳理。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宿州市萧县找到了一名信息高度吻合的中年男子。经全国公安机关 DNA 数据库比对,该男子就是张某平、陈某英的亲生儿子。

日前,当从电话里听到日思夜想的 40 年未见的儿子祁某明的声音时,张某平夫妇俩老泪纵横,口中不断地重复,“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由于祁某明的养父母上了年纪,而孩子一直在外地,双方约定等到合适时间再见面相认。

4月14日上午,张某平及家人委托肥东三献寻亲服务队,向撮镇派出所民警赠送了一面绣有“警徽闪耀护千家寻亲之恩永铭记”的锦旗,以此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陈强 刘丽)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