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因为经济困难,张某平、陈某英夫妇忍痛将尚在襁褓中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后失去联系。40 年来,夫妇俩最大的心愿就是有生之年能找到孩子。近日,在肥东等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的不懈努力下,年逾古稀的老两口终于圆了多年寻亲梦。
今年2月15日,肥东县公安局撮镇派出所民辅警接到了张某平、陈某英夫妇的求助,想通过采血找到离散40年的儿子。
张某平已年过七旬,家住肥东县张集乡。1984 年 7月,由于当时家庭困难、人多田少等原因,夫妻俩无奈之下经中间人将家中排行第五、只有4个月大的次子抱养至宿州市萧县。按照当时“长大后两家当作亲戚走动”的约定,在次子抱走不久张某平便收到萧县养父母的来信,得知孩子被取名为祁某明。后来因为一时不慎将信件弄丢,张某平、陈某英便依据模糊的地址多次前往萧县找寻次子的下落,却一直杳无音讯。
40年来,张某平、陈某英没有一刻停止思念离散的儿子。每到阖家团圆的新春佳节,想到作为亲生父母,却不知道自己的孩子去了哪儿,又会面临什么,一股无法抑制的悲伤就会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地涌来。老两口渴望能够找到孩子,哪怕只是听听声音,也好过这种无尽的思念。
后来,张某平通过大儿子了解到采血入库的寻亲方法,遂在肥东三献寻亲服务队志愿者的陪同下找到警方。
接到求助后,民警立即启动了寻人工作,第一时间将采集血样录入全国寻亲库,同时筛查线索与多地警方及社会公益组织合作,进行走访调查和历史档案的梳理。经过数月的不懈努力,终于在宿州市萧县找到了一名信息高度吻合的中年男子。经全国公安机关 DNA 数据库比对,该男子就是张某平、陈某英的亲生儿子。
日前,当从电话里听到日思夜想的 40 年未见的儿子祁某明的声音时,张某平夫妇俩老泪纵横,口中不断地重复,“找到了,终于找到了。”由于祁某明的养父母上了年纪,而孩子一直在外地,双方约定等到合适时间再见面相认。
4月14日上午,张某平及家人委托肥东三献寻亲服务队,向撮镇派出所民警赠送了一面绣有“警徽闪耀护千家寻亲之恩永铭记”的锦旗,以此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陈强 刘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