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庐江:招才引智聚动能创新驱动促发展

    摘要:近年来,庐江县以“人才引领、创新驱动”为核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需求,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生态优化等多项举措,全力构建人才集聚“强磁场”,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重

  • 今年以来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已超百万标箱

    摘要:本报讯近日,记者从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了解到,截至5月9日,2025年以来长三角铁路海铁联运箱数已超100万标箱,较去年达成这一成绩提前了9天,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今年一季

  • 工会帮就业

    摘要:5月15日,淮北市“工会帮就业”行动启动,现场通过直播方式,向求职者发布就业岗位。淮北市各级工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完善“普惠性+精准性”的工会就业服务体系,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提供岗位推介、培训管理

  • 2025合肥工会会员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启动

    摘要:本报讯5月15日上午,记者从合肥市总工会获悉,2025合肥工会会员绿色出行普惠关爱行动将于5月18日正式启动。自当日起至10月18日,普惠对象可持身份证及“合肥通”卡至指定网点办理充值,享受绿色出行补

  • 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在合肥举办

    摘要:本报讯2025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将于6月10日至11日在合肥举办。这是该大会首次在中部地区及长三角地区举办,以“汇聚网络正能量引领时代新风尚”为主题,将开展包括开幕式、主论坛、14场分论坛及特色主题活动

  • 且慢为“商务座”公交叫好

    摘要:近日,浙江杭州520路“商务座”公交凭借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和木质地板的豪华配置走红,刷爆社交平台,不少人将其视为公共交通服务升级的标杆。然而,在流量与掌声背后,这一“网红公交”折射出的公共资源分配逻辑

  • 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将启动

    摘要:本报讯5月14日下午,在第三届“520”安徽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记者获悉,本届消费季将于5月20日在芜湖市正式启动,活动秉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开源赋能、跨界融合”的原则,围绕5大版块、

  • 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联合发布2025年“最美家庭”

    摘要:新华社北京5月15日电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大力弘扬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中央宣传部、全国妇联向全社会发布2025年“

放大 缩小 默认

且慢为“商务座”公交叫好

   期次:第8579期   作者:□关育兵

近日,浙江杭州520路“商务座”公交凭借全景天窗、真皮座椅和木质地板的豪华配置走红,刷爆社交平台,不少人将其视为公共交通服务升级的标杆。然而,在流量与掌声背后,这一“网红公交”折射出的公共资源分配逻辑、服务定位矛盾与运营可持续性问题,远比其亮眼的内饰更值得深思。

不可否认,“商务座”公交的出现为公共交通服务创新提供了新思路。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下降,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私家车与网约车的分流效应显著。在此背景下,杭州通过差异化服务吸引客流,配置 USB 充电口、定制桌板等设施,契合了移动办公与数字化出行的需求,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公交竞争力。从文旅角度看,结合“520”浪漫路名打造的特色线路,成为城市文旅宣传的新窗口。上海外滩观光巴士、成都“杜甫草堂主题公交”的成功先例也证明,主题化、品质化公交能有效串联城市旅游资源,带动消费增长。

但繁华表象之下,潜在争议不容忽视。首先,公共资源分配失衡风险加剧。“商务座”公交车的采购与维护成本显然要远高于普通车辆,重金打造少数豪华线路,难免让人质疑公共资源是否偏离“普惠”本质。北京曾因地铁新线建设压缩地面公交补贴,导致老城区公交线路频次减少,类似教训值得警惕。

其次,票价机制陷入两难困境。若参照上海磁悬浮贵宾席定价模式,将“商务座”公交票价定为普通线路的5倍,虽能覆盖成本,但会将低收入群体与日常通勤者拒之门外,能否持续运营也值得考虑;若维持 1 元-2 元的亲民票价,其高额维护费会显著增加运营难度。深圳“滨海观光巴士”因运营成本过高,在网红热度消退后被迫停运,这为杭州敲响警钟:缺乏可持续商业模式的特色公交,最终可能沦为昙花一现的形象工程。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商务座”公交模糊了公共服务与商业运营的边界。公交作为城市交通的兜底保障,本应以均等化服务为核心价值。当豪华配置与“网红打卡”成为运营重点,不仅可能弱化基础线路的服务质量,还可能诱导其他城市盲目跟风,陷入“重面子轻里子”的建设误区。广州曾因过度追求公交“颜值”,导致新能源车辆电池老化后维修不及时,严重影响市民正常出行。

面对这一争议,理性的态度应是“鼓励创新但守住底线”。相关部门可在小范围、特定时段内测试特色线路,通过动态票价、广告植入等市场化手段平衡成本。同时,建立公共交通资源分配的“优先级清单”,确保在满足基础出行需求后,再进行差异化服务探索。此外,还需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听证会、民意调查等方式,让公共资源的使用更符合市民真实需求。

公共交通的每一次变革,都应立足城市发展的长远利益。在“商务座”公交的热潮中,更需要冷思考:当一辆公交车的内饰造价抵得上普通市民半年收入时,这份“豪华”究竟是服务升级,还是资源错配?唯有守住公共服务的公平底线,让创新回归服务大众的初心,公共交通的每一步探索才能真正行稳致远。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