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星星”点亮空心村:慈善疗育村托起孤独症患者新生活

    摘要:5月16日上午,在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巢湖市黄麓镇小李村举办了安徽儿童疗育慈善村开村仪式,一个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公益项目落地巢湖之滨。沿着入村道路一路前行,路边的

  • 颗粒归仓

    摘要:5月17日,肥东县八斗镇八斗社区西宋村民组,农机手驾驶收割机收割小麦。眼下,位于江淮分水岭南侧的肥东县,38万亩小麦渐次成熟,农民抢抓农时进行收割,确保夏粮颗粒归仓。方好/摄

  • 淮北矿业“导硐刷面”新工艺引领综采拆除技术革命

    摘要:为破解综采工作面安全高效拆除难题,淮北矿业集团生产装备分公司创新推出“导硐刷面”拆除工艺,在孙疃煤矿Ⅱ1022综采工作面成功应用,为复杂地质条件下大采长综采工作面拆除树立了新标杆。破局:以问题为导向的

  • 四部门联合开展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银龄行动”

    摘要:本报讯近日,省市场监管局、省委社会工作部、省民政厅、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安徽省保健食品科普宣传“银龄行动”活动方案》,自5月开始至11月结束,在全省范围开展“守护夕阳红、银龄在行动”为主题的保健

  • 我省多措并举全力支持防灾减灾救灾工作

    摘要:本报讯5月16日,记者从省财政厅获悉,我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通过财政资金精准投入,政策体系持续优化,多元保障机制不断创新,全力做好防灾减

  • 为什么要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生态产品是指生态系统为经济活动和其他人类活动提供且被使用的货物和服务贡献,可分为物质供给、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产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指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由政府和市场通过合理的

放大 缩小 默认

“星星”点亮空心村:慈善疗育村托起孤独症患者新生活

   期次:第8580期   

5月16日上午,在5月18日第35个全国助残日到来前夕,巢湖市黄麓镇小李村举办了安徽儿童疗育慈善村开村仪式,一个为孤独症患者提供学习、生活、工作空间的公益项目落地巢湖之滨。

沿着入村道路一路前行,路边的指示牌上写着“洒落凡间的星星,Ta们的家正在修建中”,顺着指示方向进入村子,记者看见一栋栋粉刷一新的民居被改建为教室、宿舍、工坊。

当天上午,小李村鞭炮齐鸣,众多孤独症患者、家长、特教老师、志愿者以及巢湖市有关部门负责人汇聚一堂,共同为疗育村揭牌。据慈善疗育村小李村基地负责人韦霞介绍,这是一个集康复疗育、居村养老、社区融合、乡村振兴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旨在为特殊群体打造一个有尊严、有温度、有价值、可持续的幸福家园。“目前我们已经接收了 4 名大龄孤独症患者入住,还有 50 多个家庭登记入村意向。”韦霞说,“我们希望这个项目能够解决困扰孤独症患者家长‘我们老了,孩子们怎么办’的问题。”

24岁的杨明已经入住小李村两周了,每两周父母会接他回城过周末。“一开始我们也担心孩子不能适应,但是还是要放手。”杨明妈妈告诉记者,“现在杨明适应得很好,在村子里过得也很快乐。”

慈善疗育村小李村基地目前流转了 100 多亩土地,计划发展生态农耕,建设劳动实践基地,一方面为孤独症等心智障碍群体提供持久的康养疗育、职业技能培训,一方面探索打造可持续经济的发展模式,发展乡村旅游,为当地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收益反哺项目,促进乡村振兴。

在小李村基地负责人之一杨刚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种植基地和养殖基地。西瓜地里,一垄垄西瓜苗正旺盛生长,每一块西瓜地都竖立了认养牌。

“我们开展的首场‘我有一块西瓜地’活动已经吸引了 130 余户家庭近 500 人参与,认领了 30亩西瓜地。”杨刚介绍,未来小李村基地将开展“西瓜节”“红薯节”“夏令营”等主题活动,吸引城市家庭参与,促进城乡互动。

在辅助性就业养殖场内,鸡、鹅和羊群已经进场。据杨刚介绍,未来,大龄孤独症孩子可以在村民的带领下进行养殖工作的学习。

在村口张贴的土地规划图上,记者看到村子被规划为劳动实践基地、养殖基地、垂钓中心、篮球场以及露营地、停车场。入村一个多月,杨刚被晒得皮肤黢黑,他告诉记者:“我们不能只依靠社会力量帮助我们,我们也要实现自我造血的功能。”

在小李村基地的“孤独症妈妈就业工坊”内。特教老师李娟玲举起一个艾草香包向记者展示:“看,这个香包里面装的就是我自己种的艾草。”李娟玲告诉记者,孩子们可以在家长的带领下制作手工艺品进行售卖,让孩子能感受到劳动带来的价值认可。

在开村仪式上,著名公益人士、免费午餐发起人邓飞也来到了小李村。他表示,在小李村,他看到了心智障碍群体疗愈、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和空心村恢复活力的三条新出路。

之前,小李村仅有 10 户居民 16 名老人,晚上基本没有什么灯光。项目入驻之后,小李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基地还开设了免费长者食堂,由家长和义工共同运营,对村子里的孤寡、空巢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和精神关怀。

在树荫下,孤独症孩子脸上洋溢着笑容,跑来跑去,为这个沉寂已久的空心村带来了久违的生机。

慈善疗育村项目发起人之一、合肥市政协委员王文娜告诉记者,该项目从发起到落地历经了两年八个月十六天。时间为什么如此精确?王文娜说:“这个项目凝结了我们太多的心血。在这两年八个月十六天内,我们一步步克服困难,竭力推动项目的落地。”未来,王文娜希望能联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共同点亮这片土地。 (本报记者 余珊珊)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