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月 13 日,在三地协作配合下,马鞍山小伙时家恒在合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用一份跨越千里的生命馈赠,给了患者重生的希望。作为一名医学生,时家恒坦言,“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和义务。”
时家恒今年 21 岁,是马鞍山市当涂县人。目前,他是河北医科大学预防医学专业的一名大三学生,正在一所医院实习。
2023 年 7 月,时家恒在家乡参与暑期社会实践。当时,他得知正在举行集体献血活动,就主动报名担任志愿者。在现场,看着一位位爱心人士赶来,撸起袖子献出热血,时家恒被触动了。
他下定决心,也要参加无偿献血。在献血时,时家恒遇到马鞍山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协会正在招募造血干细胞留样志愿者。做好事就要做到底,时家恒没有多想,留下了血样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今年4月上旬,正在上课的时家恒接到了一通来自中华骨髓库马鞍山站的电话。“配型成功了!”时家恒颇为意外,但作为一名医学生,他很快就冷静下来。随后,时家恒赶紧给父母亲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自己决定捐献造血干细胞。时家恒的父母都有医学相关背景,对此也十分开明,不仅非常尊重和支持时家恒的决定,还鼓励时家恒大胆放心地去完成救死扶伤的使命。
4 月中旬,由于患者病情恶化,其所在的医院申请加急程序。为了节约时间,时家恒在中华骨髓库志愿服务总队河北大队的支持下,就地完成了高分辨采样和捐献前体检。巧合的是,时家恒完成体检的医院正是他实习所在的医院。
一切都很顺利,捐献计划也很快下达。获悉时家恒要捐献造血干细胞救人后,学校和医院都很快为他批下假期。
5 月 8 日下午,时家恒乘坐高铁抵达合肥站。合肥市红十字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早已在火车站外等候,一路陪同将他送往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并办理了入住手续。该院血液科了解到时家恒独自一人,往返三千多里捐献救人后,也为他做了精心安排。在注射动员剂的几天里,虽然身体上有着酸痛感,但时家恒的内心始终暖暖的。
住院期间,受捐患者的儿子送来一封感谢信,感谢时家恒为救他的母亲做出的无私奉献,“您用一份跨越生命的馈赠,给了我母亲重生的希望。”
5月13日,是时家恒捐献的日子,父母一大早就驱车赶到合肥,陪伴着儿子度过人生中难忘的一天。历经5个小时的等待,时家恒顺利完成捐献,成为安徽省第750例捐献者。他捐献的造血干细胞第一时间由志愿者送往华北某医院。
完成捐献后,时家恒在朋友圈里记下了这次经历,“虽未曾谋面,但愿这小小的一袋血浆可以跨越千里,为你点亮生命的火光。”(徐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