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19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便民服务暖人心

    摘要:5月15日,马鞍山市含山县环峰镇大庆社区开展“义诊义剪进社区便民服务暖人心”活动。医务人员免费为居民测量血压、血糖并进行个性化健康指导,志愿者为居民义务理发,让他们在家门口享受到贴心、周到、便利的服务

  • 一场牵动人心的寻亲接力

    摘要:5月10日,一场牵动人心的寻亲接力在合肥市肥东县上演。当天傍晚5时许,肥东县公安局店埠派出所接到紧急求助:一位94岁高龄老人外出后失联,家属心急如焚,向警方寻求帮助。在民警与热心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数小

  • 歙县富堨镇加速打造服装产业集群

    摘要:本报讯黄山市歙县富堨镇地处城郊,辖区内零散分布的30余家小型服装厂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管理粗放、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为壮大服装产业,实现统一管理、集群发展,富堨镇精心打造飞浩服装产业园,自2024年1

  • 科技赋能让城市更新提速

    摘要:5月12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合肥市包河区卫岗片区TOD工程总承包项目B区全面封顶。本报讯5月12日,由中铁四局承建的合肥市包河区卫岗片区TOD工程总承包项目B区全面封顶,标志着该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突破

  • 2.6万亩菜田“种”出2亿元产值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产业链、资金链、招商链、利益链融合发展,目前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品种40余个,种植规模户188户,年产量超5万吨,年产值超2亿元,“菜篮子”真正成为

  • 一份跨越千里的生命馈赠

    摘要:5月13日,在三地协作配合下,马鞍山小伙时家恒在合肥顺利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用一份跨越千里的生命馈赠,给了患者重生的希望。作为一名医学生,时家恒坦言,“救死扶伤是我的使命和义务。”时家恒今年21岁,是

  • 王群:用代码编写城乡智慧发展新图景

    摘要:近日,在池州市石台县矶滩乡洪墩村,村民吴伟发现村口车辆乱停,随即拍下照片上传至村里的“和美乡村”平台。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就赶到现场进行疏导。工作人员快速反应的背后,凝聚着中国电信池州分公司研发中心总监

放大 缩小 默认

石牌镇“四链融合”育强蔬菜产业

2.6万亩菜田“种”出2亿元产值

   期次:第8580期   

本报讯 近年来,安庆市怀宁县石牌镇加快推进蔬菜产业产业链、资金链、招商链、利益链融合发展,目前蔬菜种植面积2.6万亩、品种40余个,种植规模户188户,年产量超 5 万吨,年产值超 2 亿元,“菜篮子”真正成为百姓致富的“钱袋子”。

石牌镇坚持全镇蔬菜产业规划一盘棋,围绕“4+1”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定位,组织编制《石牌镇蔬菜产业发展规划》。“4”是指打造4个片区规模基地,包括以心族农业为核心的普济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面积 3000 亩,目前面积500余亩、年产值达2000万元;以云南小香葱基地为核心的同发传统蔬菜产业园,种植面积达 1200 亩,年产值达 2000 万元;以北大荒集团为核心的双一面点产业园,流转 3000 亩高标准农田轮作种植一季水稻、一季面点馅料;以绿港农业为核心的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一期建设工程正在加紧施工中,预计年产值超 5000 万元。“1”主要是聚焦华帆工业园发展生物制药和农副产品加工定位,通过闲置低效用地处置和招商引资,引进济世堂生物制药和九个挑夫电子商务等企业,建设蔬菜分拣、冷藏、包装、物流中心和电商平台,延长产业链条。

石牌镇多维度发挥财政资金、项目资金杠杆作用,有效撬动社会资本和产业资源,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方面依托衔接资金和水库移民资金约1500万元,重点发展蔬菜产业园建设,形成“三产融合”模式,从种植到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实现农民增收与村集体经济壮大双赢。另一方面通过规范财政代管资金管理、强化预算绩效公开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形成“项目资金引导、社会资本跟进”的良性循环,近年来,通过财政项目资金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约4000万元。此外,以“书记项目”为抓手,争取农业产业化资金支持,如特金科连栋温控大棚项目一期投资86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和产业链整合,促进蔬菜种植与文旅深度融合,进一步放大资金效能。

石牌镇紧扣蔬菜全产业链发展需求,以“强链补链”为导向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心族芦笋、绿港现代农业、绿林小香葱、九个挑夫雪里蕻等农业种植企业和济世堂中药材、蒸红面点馅料等农业加工企业落户。同时先后考察和对接池州双美农业、安徽农旺文旅、江苏新农汇公司、山东久源农业、山东芒种集团、山东寿光新盛达等农业企业,持续深化全产业链布局,推动现代农业向集约化、智能化、品牌化迈进。

石牌镇构建“公司+村集体+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推动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依托4个产业园区建设,引导 22 个村集体经济组织流转土地 2000 余亩,通过“合股经营”“全托管”等模式与农业企业合作,村集体年均保底分红超 30 万元。创新“租金+薪金+股金”分配机制,农户土地流转每亩年增收200元,基地提供季节性岗位1200个,人均务工年收入达2.4万元。同步推行“订单农业+保底收购”,与长三角商超、华中面点铺面等签订直供协议,覆盖农户千余户,户均增收1.2万元,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壮大与农民增收双赢。(檀志扬 张翔)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