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22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扩大有效投资厚植发展后劲

    摘要:本报讯今年以来,淮海实业集团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积极抢抓“两重”“两新”政策机遇,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紧抓项目投资,培育经济发展动能。秉持“项目为王”理念

  • 临涣矿:你的心事永远有回声

    摘要:在临涣矿生产楼,有一处特别的房间,温暖的米色墙面,舒适的沙发座椅,茶几上摆放着绿植和心理健康手册,墙上的心理咨询热线格外醒目。这里虽然没有机器的轰鸣,却同样在为矿井的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沙盘疗愈解开心结

  • 穿越希望的田野感受丰收的喜悦

    摘要:5月20日,一列动车从六安市裕安区城南镇关王庙村金黄的麦田间疾驰而过,放眼望去,与广袤的田野、绿色长廊、错落民居交相辉映。“小满”节气将至,六安市裕安区23万亩小麦颗粒饱满,金黄色的麦穗在微风吹拂下翻

  • 亳州市林下“小空间”培育生态富民“大产业”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亳州市立足自然资源禀赋,深耕林下经济“方寸地”,将林地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胜势,推动林下“小空间”孕育出富民增收“大产业”,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双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科学规划布局,激活林

  • 创新“政策直达”模式释放惠企红利激发市场活力

    摘要:本报讯近年来,霍山县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决策部署,以“政策直达、服务前移”为核心,创新推出“免审即享”惠企服务模式,着力破解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难题。通过整合政策资源、优

  • 铜陵市深化创新驱动构建科产融合新生态

    摘要:本报讯铜陵市多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高端攀升态势明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锻造技术创新“新引擎”。围绕先进结构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滚动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6项,指导铜陵有色争

  • 杨家赵:病人对他的医术深感放心称心

    摘要:今年五一前夕,安徽省总工会隆重发布2025年安徽省五一劳动奖、工人先锋号和劳动竞赛先进个人光荣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区主任、骨科主任医师杨家赵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杨家赵,自2017年以来

放大 缩小 默认

铜陵市深化创新驱动构建科产融合新生态

   期次:第8583期   

本报讯 铜陵市多级支撑现代化产业体系,产业高端攀升态势明显。加强核心技术攻关,锻造技术创新“新引擎”。围绕先进结构材料、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滚动实施省、市科技计划项目106项,指导铜陵有色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1 项,获支持金额达1970万元,项目启动会暨实施方案论证会顺利召开。聚力人工智能招引,培育转型升级“新支撑”,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部署要求,梳理形成铜陵市推进人工智能“双招双引”年度工作方案,截至 2025 年 4 月底,在全省十大新兴产业“双招双引”综合服务平台系统录入人工智能项目29个,总投资达46.7亿元。

聚力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创新企业梯队逐渐形成。全力构建“初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上市企业-创新龙头骨干企业”梯队培育机制,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已达562家。扎实推进规上制造业企业“两清零”行动计划,年主营业务收入 5 亿元以上无研发机构已清零企业 8 家,年主营业务收入 1 亿元以上无研发活动已清零企业15家,提前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积极参加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21项“硬核”成果集中参展,集中发布技术需求 36 项,初步形成战略合作意向10余项。

精准聚焦载体功能布局,平台建设体系渐趋完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平台建设“快进”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全市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00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8个,其中国家级3个,实现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县区全覆盖。成功推动吉林大学、矿冶科技集团等 5 家高校院所在铜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实现市校共建技术转移中心县区全覆盖。积极融入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安徽赛福电子有限公司签署铜陵市首个联合创新中心共建协议。(柯季)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