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5-26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祁门“和气银行”兑出乡村治理新风尚

    摘要:本报讯今年春耕前,黄山市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村民吴勇彪到村里的“和气银行”用平日累积的1000积分兑换了种子化肥、电饭煲等农用和生活物资,此举为他省下了一笔费用。据了解,去年汛期,在村里组织地质灾害风险

  • 志愿服务暖人心

    摘要:近日,合肥市包河区方兴社区瑞安党总支、方兴社区石榴红同心驿站联合民革合肥市包河四支部、五支部,在瑞安社居委开展“志愿服务一家亲团结一心聚合力”主题活动,为居民提供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中高考咨询等

  • 田间地头话安全

    摘要:连日来,六安市舒城县公安局舒茶派出所民警深入辖区田间地头、水果种植大棚,通过拉家常、以案说法等方式,围绕农资安全、交通运输、纠纷调解等重点领域开展安全宣传活动。图为民警与辖区水果种植户讨论收成和农资安

  • 电力护航“甜蜜产业”

    摘要:本报讯随着气温攀升,淮北市濉溪县铁佛镇的万亩无籽西瓜即将上市。在这片被誉为“无籽西瓜之乡”的土地上,智能化种植设备和稳定的电力供应正为瓜农们的丰收保驾护航。走进铁佛镇万亩无籽西瓜基地,智能温控大棚内瓜

  • 安庆人社部门“四轮驱动”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

    摘要:本报讯民营经济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立足职能定位,聚焦民营企业需求痛点,以政策落实、用工保障、技能提升、金融支持“四轮驱动”,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为民营企业高质

  • 失能老人重燃生活的希望

    摘要:曾经,他是村民口中铁骨铮铮的村干部。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意外让他瘫痪在床。他叫董力(化名),今年80岁,家住安庆市太湖县某村。几年前的一个深夜,董力骑车回家途中不慎摔倒,脑部和脊柱遭受重创,瘫痪在床,

  • “领代办”企业满意度达100%

    摘要:本报讯合肥市肥西县持续擦亮“灵西通·悉心办”政务服务品牌,优化营商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多亏了‘领代办’窗口的大力支持,让我们的项目及早落地。”5月21日,在肥西县政务服务管理中心,深

  • 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摘要:清晨五点半,城市尚未苏醒,合肥市殡葬事务管理中心的告别厅已亮起温暖的灯光。礼厅班班长刘明磊轻轻抚平制服的衣领,精神抖擞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多年前,他作为消防战士用双手在火场中托起生的希望;如今,作为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生命有尊严地谢幕

——记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合肥市殡葬事务管理中心礼厅班班长刘明磊

   期次:第8585期   

清晨五点半,城市尚未苏醒,合肥市殡葬事务管理中心的告别厅已亮起温暖的灯光。礼厅班班长刘明磊轻轻抚平制服的衣领,精神抖擞地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多年前,他作为消防战士用双手在火场中托起生的希望;如今,作为殡葬职工在人生终点站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从火场逆行到生命终点的坚守,33 岁的刘明磊在生与死的交界处书写着对生命的最高礼赞。今年“五一”前夕,他荣获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

水火之间的抉择:一份延续生命的承诺

刘明磊退伍后,面临人生的重要选择。当战友们纷纷进入公安等“更体面”的单位时,他最终选择了殡葬行业。老领导拍着他的肩膀劝道:“你完全可以换个地方。”

刘明磊没有解释太多,只是轻声说:“每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哪怕是最后一程。”他的眼前浮现出2012年那场重大交通事故的救援现场——在扭曲变形的车厢里,他徒手破拆一个多小时,最终托起最后一名幸存者。那一刻,生命的温度与死亡的冰冷在他心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报到第一天,老班长带他走进火化车间,在扑面而来的热浪中,留下一句话:“干我们这行,要过两关:技术关和良心关。”

高温炉前的坚守:用专业守护生命最后的尊严

盛夏时节,火化车间内温度逼近 50℃。刘明磊需要贴近观察炉内情况,工作服每天被汗水浸透,结出白色的盐霜。

“这不只是技术活,更是良心活。”这句话成为他的职业信条。

2019 年初春,一对年轻父母带着孩子生前最爱的玩具水枪来到火化间。他们6岁的儿子因意外离世,当母亲得知因为孩子骨骼细小,骨灰可能无法完整保留时,瞬间瘫软在地。刘明磊为了这对年轻父母最后的心愿,经过两个多小时的精密调控,最终骨灰安然入盒,孩子母亲的泪水夺眶而出:“谢谢您……”

8年来,他经手的遗体近1万具,始终保持“零差错”的纪录。

生命教育的开拓:让告别成为温暖的纪念

随着社会进步,刘明磊意识到,殡葬服务不仅要妥善处理“身后事”,更要抚慰生者的心灵。在他的倡议下,合肥市殡仪馆推出“生命文化教育”服务。

然而,推广并非一帆风顺。联系学校时,对方委婉拒绝:“殡仪馆的环境不太适合学生。”联系抑郁症患者家属时,得到的回应是:“孩子不敢去。”……

但刘明磊没有放弃。他说:“只有直面生死,才能更懂得生命的意义。”

去年冬天,一场主题为“赞美生命悦纳自我”的模拟追思会结束后,一名学生悄悄递给他一张纸条:“谢谢您,让我重新认识了生命的美好。”

如今,他正推动殡仪馆向生命教育基地转型。每周例会上,他总对年轻同事说:“最好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在他的努力下,殡仪馆已联合多所院校举办 8期生命教育活动,4000 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技艺传承的匠心:为行业标准注入温度

白天坚守岗位,夜晚伏案钻研。刘明磊将多年经验凝练成行业规范,先后参与《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评审,并担任《殡仪服务员国家职业技能培训评价教材》评审专家。

作为第一副主编,他编写出版了《遗体火化师国家职业技能培训教材(五级教材)》,同时参与了《全国民政职业技能竞赛公墓管理员赛项组织实施工作手册》的编写工作。

他总结出“望闻问切”火化操作法——观察火焰颜色、聆听设备声响、询问家属需求、把控关键节点,培养了一批批技术骨干。近年来,他多次受邀赴江苏、山东等地指导职业技能竞赛,以严格而温和的点评风格赢得同行尊敬。

“技术标准是冰冷的,但服务的心必须是热的。”这是刘明磊常说的话,也是他职业生涯的最好注脚。

在生命的终点站,他用专业与温情,让每一个逝去的生命都能有尊严地谢幕。(阮梦勤)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