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今年春耕前,黄山市祁门县塔坊镇响潭村村民吴勇彪到村里的“和气银行”用平日累积的 1000 积分兑换了种子化肥、电饭煲等农用和生活物资,此举为他省下了一笔费用。
据了解,去年汛期,在村里组织地质灾害风险点群众安全转移过程中,吴勇彪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协助转移安置群众,并发挥自身的医学专长,为安置点群众检查身体,用实际行动守护村里老幼群体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的善举经村级道德评议会评审后,计入“和气银行”积分台账,可以兑换物品。这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响潭村在探索特色自治工作中的一个创新举措。
近年来,响潭村在深化信用村建设过程中,创新设立“和气银行”,推出和气积分存折,通过把村民无形的“和气行为”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和气资产”,引导人们树立“储蓄和气、收获幸福”的理念,通过发挥信用激励作用,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升。
该村以“和气银行”为载体,鼓励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等方式获取积分,截至目前,村民累计兑换积分132000分,兑换物品价值2.5万元。
在“和气银行”制度的激励下,该村先后涌现出了三次救人的“安徽好人”王必文、主动交纳特殊党费的余定生、拾金不昧的吴勇彪等先进典型。
“和气银行”将无形的品德行为量化为有价值的积分,为乡村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抓手。该村不断拓展“和”文化应用场景,深化“和”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研发“响潭和宴”系列菜品,赋能文旅产业发展;培育响潭“和剧场”,将纠纷调解案例搬上乡村小舞台,让村民既当观众又当大众评审员,将乡村“和事佬”的工作日常体现在寓教于乐中,村民在乡村治理中自觉成为主体,使得乡村治理更有活力、更可持续,更打造出充满和谐的乡村环境。(钱新胜 李俣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