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工人日报社

2025-06-30
报刊:安徽工人日报

内容搜索

标题导航

  • 安徽生态质量指数达63.75

    摘要:本报讯记者近日从安徽省生态环境厅获悉,2024年,安徽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系统推进生态保护修复和生态环境治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城市环境空气方面,空气质量6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 一堂让女职工“追课”的思政课

    摘要:“什么样的思政课,能让全场女职工屏息凝神,连手机都放下了?”“又是什么神奇的方法,能让一年级孩子一年轻松认字1500多个?”6月26日上午,合肥市包河区烟墩街道的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台上,一位笑容温婉的

  • 夏日田园绘新图

    摘要:6月28日,在安庆市岳西县温泉镇资福村一带,纵横交错的稻田绿意盎然,错落分布的民居雅致清新,连绵起伏的山峦云雾缭绕,共同构成一幅秀美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近年来,安庆市岳西县持续走绿色发展之路,大力推动

  • 我省力争到2027年创建15个左右省级服务型制造集聚区

    摘要:本报讯6月27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进行政策解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我省力争到2027年,培育超60家服务型制造标杆企业

  • 省总工会部署开展2025年金秋助学活动

    摘要:本报讯2025年高考和中考已圆满落下帷幕,莘莘学子即将满怀憧憬迈入高中或大学校门,开启新的征程。为切实解决困难职工家庭子女上学难、就业难问题,6月26日,省总工会印发《2025年全省工会金秋助学活动工

  • 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摘要:新华社北京电《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理解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

   期次:第8609期   

新华社北京电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建立 优 质 文 化 资 源 直 达 基 层 机制”。这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对于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优质文化生活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 升 ,特 别 是 在 全 面 建 成 小 康社 会、实 现 第 一 个 百 年 奋 斗 目标 之 后 ,广 大 人 民 群 众 的 精 神文 化 需 求 更 加 强 烈、更 加 丰 富多 样 。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谋划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工作布局时,适时提出了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这一重大课题。各地各部门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加大公共文化事业投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相关工作不断取得显著进展和成效。同时,一些群众还是觉得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不够“解渴”,特别是难以接触到较高品质的优质文化资源,这也反映出当前各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进一步下移重心、下沉资源。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有利于进一步增强优质文化资源的均衡性和可及性,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

在理解这一要求和推动实施中,需要着力把握好以下 4 个方面。

第一,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在党的领导下,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整合,引导优质文化资源更多地向基层一线下沉,向农村倾斜,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各级各类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等建立联动机制,加强总分馆制建设。健全城乡文化交流常态化工作机制,大力发展农村公益电影发行放映、“红色文艺轻骑兵”等城乡流动文化服务。

第二,完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供需对接机制。建立群众文化需求征集和反馈机制,推动“群众点单”和“政府买单”更好对接,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促进优质文化资源有效融入城乡公共文化空间和群众日常生活,打通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探索开展“自下而上、以需定供”的互动式、菜单式公共文化服务,实行集中高效的配送与运营,着力提高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效能。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稳妥推动基层文化设施社会化运营,不断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创新活力。

第三,强化各级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赋能。运用数字技术整合文化资源,打通各层级公共文化数字平台,打造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库群,建设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智慧图书馆、智慧博物馆、智慧广电等数字化服务平台,积极发展云展览、云阅读、云视听、云体验,推进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云端”、“指尖”直接对接多样化、精准化、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

第四,推动“送文化”与“种文化”有机结合。加大对基层群众文化活动的扶持引导力度,积极提供艺术指导、场地、安全、城市管理等方面的便利,鼓励各级各类文化单位与城乡基层“结对子、种文化”,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培育扎根基层的群众文艺团队,建设精干高效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群星奖”等示范作用,推动群众文艺精品创作,增强城乡基层文化建设自我发展、自我服务功能。

放大 缩小 默认

版权所有 @ 2025 安徽工人日报社

技术支持:华文融媒云